乌氏这般说当然有自己的小心机,外甥才十五就要上京考进士,而大儿子两次秀才都没考中,原先外甥在静绥的时候,乌氏还能指望外甥在功课上多带带儿子,如今外甥要去京城,想让外甥教儿子大抵是指望不上了。
但儿子和外甥这根线不能断,所以乌氏宁愿舍弃面前的小利,回头隔三个月就往京城寄封信,这样一来,外甥总不至于忘了老家还有一门穷亲戚。
既然程氏夫妇百般推辞不要,盛言楚只好改口让两人帮着看点,一应熬制汤底的秘方程春娘找机会和乌氏说了。
一路从郡城赶过来,盛言楚早已饿得前胸忒后背,回盛家小院洗漱一番后,盛言楚换了身竹青色的长袍往铺子赶去。
-
锅子铺的食客知晓盛言楚待会要过来吃饭,一个个顿时打起精神扒着门和窗翘首以待。
盛言楚一过来,食客们当即欢呼雀跃:“来了来了,举人老爷来了——”
门口的盛言楚嘴角一抽,理了理衣摆大步往锅子铺走。
铺子里,程春娘忙招呼苏氏还有萧氏点火烧炉子上菜,赵谱擦了擦椅子笑嘻嘻的让盛言楚坐下,一掀开锅盖,冒着热油的汤底咕噜咕噜的往上翻滚。
这是家宴,食客们不好上桌,便凑上前问候两声盛言楚便走开了,也有厚着脸皮的人不愿意出去,盛言楚也不恼,他吃他的就成。
见盛言楚脸上笑容和煦,贴过来的几个妇人越发的放肆。
“楚哥儿,你咋没跟着书院一块回来呢?我们还以为…嗐,怪我们瞎想,你当年中秀才的年纪时就比旁人小很多,如今十五六中举人想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盛言楚顿了下筷子,瞥了眼说话的妇人,这妇人他眼熟,同在码头做小本买卖,但喜欢缺斤少两,因而家里的炒饭生意远不及他家的锅子铺,要说最嫉恨他娘的人,当属眼前这妇人。
妇人姓李,家里有三儿一女,女儿年纪和盛言楚相仿。
这不,李氏蠢蠢欲动的开始打起盛言楚的主意。
“楚哥儿,你今年十五了,你娘还没给你说亲吧?你婶子家的女儿你是见过的,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