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马明良的脸色红的像猴屁股,盛言楚赶忙鞠躬道歉:“对不住明良兄,我是话赶话就说快了些,其实按常理来说一本律法书就该大半年才能研究透的,我是从前在蒙师家中看过半本,所以这次才能缩短看书的时间。”

这话他没掺水,律法书字句严谨用词精简,很多字平常都用不到对,对普通人而言跟无字天书一样,对他们这些读书人而言其实也很不友好。

律法用词比较理性,而书生们相对迂腐,很多书生之所以啃不下律法,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律法书上有些说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方说将女子的婚嫁年龄提高到三十岁,十七岁到三十岁之间不嫁人也可以只需交罚银。

在某些迂腐的书生看来,觉得朝廷这样做对女子太过宽容。

学古代律法不能带入太深的感情色彩,否则就会觉得朝廷的律法这不好那不好,久而久之就对律法书产生了厌烦心态,如此怎可能嚼烂知识点?

马明良大概就是这一类,本来学习能力就比旁人稍差一些,再加上对律法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想法,难怪一本律法书花费半年的时间都嚼不透。

盛言楚看了马明良一眼,暗道既然不喜欢律法书,那刚才为什么要拿?

见盛言楚耐人寻味的看着自己,马明良憨憨挠头,神色中带着苦笑:“我不想被赵教谕拉去下场院试,所以才来藏书阁躲着。”

盛言楚额头冒出三条黑线,外头的书生挤破脑袋想进藏书阁,在马明良眼里,藏书阁竟然成了躲避现实的一个避风港。

马明良怅然的接着说:“我一进门也不知道拿本什么书好,正巧看到这本厚厚的律法书,闲着无聊就借了过来,不成想盛小弟你在找这本,你是真心实意求学问的,既然如此,书还是给你看吧。”

“嘘。”盛言楚眼睛两边看了看,见大家都在埋头小声的品读,便放低了声音:“咱们去外馆坐坐,我有话对你说。”

藏书阁分内外两馆,外馆跟学堂没区别,有人看书看的诗兴大发都会跑到外馆放肆的挥洒墨水,写到尽情处还可以高声吟咏出来,或是让其他书生品读一二,有不足或是精彩的地方都可以随便指出。

两人一进外馆,就听到了满堂的喝彩声。

“是王永年。”马明良瞬间变成炸了毛的公鸡。

王永年刚写了一首诗,得到周围书生不停的赞赏,盛言楚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拢起衣袖捧着书往角落走去。

角落窗台下放着一桌两椅,身后立有一块小小的屏风,正好将热闹隔绝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