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往年之所以能支持,盖印南北所种植的作物并不相同。北方种植小麦、高粱,南方则种植水稻,开塘养鱼。这样,北方受灾可以从南方调粮,南方受灾可以从北方调粮,就可以暂时维持住局面。

但是现在,南方的主要产粮地江南,已经将大部分的土地都种上了桑苗,即便是前年的洪涝,也没有更改他们的意志。

虽然桓羿保住了一部分土地,也坚持种植粮食,但也仅够当地所需。可以想见,如果今年北方粮食减产,那么全国的粮食绝对坚持不到明年夏收。

江南的烂摊子是桓衍留下来的,而且已成定局的事,再要更改也不容易。

所以桓羿也没打算跟他们死磕,而是预备在南方再开辟一处产量地。

他的目光放在了荆湖地区。这里古代是云梦泽所在,大泽绵延千里,如今逐渐消退,留下来的土地都是沃土,最适宜开垦为田地。而且这里临近长江,跟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改道的母亲河比起来,长江要柔顺得多,虽然也时常有泛滥之事,但总体而言,还是很适合开辟为产粮区的。

但是开垦田地,就需要人口。所以朝臣们嘴里不说反对,却只是将困难之处反复提了又提。

可惜桓羿早有准备,祭出了军屯的想法。

湖上也是可以编练水师的,事实上太湖和洞庭湖都一度被水匪占据。所以一边练兵,一边开垦土地,就是个不错的想法。

然而开垦水师之事才一提出,就立刻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虽然在预料之中,但桓羿还是难免失望。他很清楚,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能看清楚编练水师和开垦土地的好处,但他们还是选择反对。一部分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一部分人却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只是不希望他这个皇帝野心太大,太过折腾。他们更希望他能老实一点,“垂拱而治”,政事交给他们就行了。

好在桓羿的目的,本来也不是做成这件事,而是先提那么一下,在所有人心里种下一个种子。这件事他早晚会做,而当他准备做的时候,将没有任何人能阻拦他。

而且眼下,他将这事抛出来,放在明面,多少也可以给登州的穆将军打个掩护。

——已经有人怀疑他为什么去那里督军,一去就不回来了。哪怕朝中经常送来各种大小捷报,但有心人还是从中察觉到了异常。不过,有桓羿搅局,他们现在多半是顾不上这边了。

好在不久之后,南方的船队返航,不但带来了大量的贵重香料、宝石,还有一船船的粮食。

香料和宝石即便在南洋也是贵重之物,产量不多,所占据的面积也很小,所以船上有很多空余之处,在大利的游说之下,就都被利用了起来。反正海上一般来说都不会空船,免得船身重量太轻,被海浪一掀就翻了,装什么不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