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患,他们只怕不但不会担忧,只会高兴,因为不论是囤积粮食还是布匹,都可以大赚一笔,至于百姓生死,与他们何干?
这是在挖朝廷的根基,也难怪桓衍生怒。
她想起甄凉说的,对桓衍这样的人来说,揭破那些人做下的各种丑事,只怕没用,只有让他知道他们会威胁到他的统治根基,才有用。所以,想要一击必中,她说的就必须是桓衍想知道的。
张巧娘一边组织语言,一边缓缓开口道,“陛下恕罪,臣妾只是个后宅女子,所知不多……”
说着“所知不多”,她却是一股脑儿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江南的商人,说是商人,其实都是世家旁支在经营,他们彼此联姻,形成了一张庞大而严密的人际网络。谁家与谁家和睦,谁家与谁家有龃龉,这些东西,张巧娘在后宅反而能看得更清楚,而这,也是桓衍最想知道的。
要对付他们,总得知道具体的情况,才好针对性地谋划布局。
而且张巧娘所知的还不止这些,就连他们与江南各级官府、武备衙门,乃至自己派出去在各地驻扎的太监如何联系,她都能说出一二。
光是这只言片语,就不难看出,这群人已经将整个江南都纳入了掌控之中,达到足以遮天蔽日的程度。
难怪他们敢无视朝廷,连这么严重的灾情都不往上报!
桓衍越听越是心惊,他之前就知道这些人必然在江南经营了偌大的势力,但身为帝王的傲气,让他一直觉得这群人是可以收服的,可以利用他们替自己掌管江南。如今才知道,大错特错!
人家已经掌控住了江南,做着逍遥自在的土皇帝,大把的好处可以收进口袋里,为什么还要来当他的狗?
好在,在他终于忍不住暴怒之前,张巧娘的话停了下来,她凝眉仔细想了想,才谨慎地道,“……臣妾所知,就是这些了。不知对陛下是否有用?”
说最后一句话时,她看向桓衍的视线充满期待,似乎很希望自己能帮得上他的忙。
桓衍满心的怒意倒是散了一些。那些人不过是仗着他从前不了解江南的情况,所以欺上瞒下,如今他已经知道了一切,就总有法子惩治。既然如此,就不用表现得太在意。
如此想着,他笑着握住张巧娘的手,柔声道,“爱妃可算是帮了朕的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