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天后,车队平安抵京。
刁高翰轻车熟路的来到承天门外,大明户部官员,礼部左侍郎王珩,还有内阁大臣费宏,领着一众文武,早已经在大门处迎候。
刚见面,一行人就熟络的互相告礼。
眼下的户部尚书叫屠勋,才能不如之前的王整,胜在听朱厚照和刘瑾的话,在他的宽松“财政”下,豹房已经修建完毕。
他同其他官员,也有些疏远,同刁高翰交接文书后,便是带领官员,开始验色称重。
费宏和王珩,都不屑于同屠勋为伍,这些文武就一分为二,两帮人还刻意拉开些距离。
王珩问道:“刁大人,今年关税税银这般多,我看在你们给出的通报中,说今后将用银元兑付税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刁高翰笑道:“这事乃是我国,正在推行废两改元政策,也就是今后不用银子的重量来进行定价和议价!您看,这就是我们新铸的银元!”
王珩接过银元看了一眼,背后是一个头像,前边则是稻穗花纹,边缘有齿轮状,铸造的倒是十分的精美。
他看了看后,将其递给一旁的费宏。
“这一元就相当于一两银子?”费宏皱眉道。
“没错!采用的是我东秦推行的标准度量衡,一元就相当于一两。”
“何必多此一举?而且这一元银币,没有一两的银吧?”费宏有些不高兴,觉得这就是强取豪夺。
“确实没有,不过我国国府认可银币,你们拿银币同东秦做生意,与东秦有关的商贾做生意,都保证能够当一两银子用!”刁高翰笑道。
费宏思索一会,倒是没有穷追不舍,在他看来,关税本就是意外之财,黥人能每年奉上,那么让他们得点好处,也不是不可。
只是这个银币,听说正在沿海流行,大明的军机重臣们,虽然不懂金融,却觉得黥人不会多此一举。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用银币和用银两,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吧?”费宏追问一句。
“这里头门路我也不甚了解,但这是我国货币改革的一大步,也是银行体系、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
简而言之,今后我们将以金本位来发行银元,银元不会因为其不是足银所铸造,就不是货币!今后即便是含银量下降,那么只要国府信誉还在,就能一直用‘元’这个单位,来进行日常的经济活动!”
费宏思索一会,想起明初的大明宝钞来,突然就觉得黥人办这事,可能同当时的宝钞一般,只不过黥人不是用的纸,而是用的银,并且他们国府还在收税和贸易中,带头使用这个银币。
这么说来,黥人办事倒是真比大明严谨,至于这金本位之说,费宏也权当听了个新名词。
“那好吧!此事我们也不再议,可我听说,我大明派去海关的监察官员,都在抱怨你们东秦的干部嚣张跋扈,动不动就呵斥责罚,他们大多都递了辞呈,此事又作何解释?”费宏又问。
刁高翰一笑说:“这件事情,大人心里比我更清楚,我倒是希望大人,多派一些年轻的御吏来海关,至少他们不会想着同商贾蝇营狗苟、暗中掺和走私,说实话,按照我东秦的律法,这些人早就吊秋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