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摸清楚了进军路线和琉球兵力以外,他们还需要摸清楚琉球黑糖产业的状况。
一个有矿、有糖、有汉人,战略位置很重要的地方,这就是颜政对琉球的评语。
……
第二天,阿信和张三风带着十几个护卫上了街。
他们带着几百两银子,以及一些东秦铜钱,悠哉游哉的走街串巷。
对于他们特立独行的装扮和发饰,琉球人纷纷表达了鄙夷和好奇。
阿信走着走着,就停在了一家米店前,进去后便问道:“这些米怎么卖?”
“九文钱一斤!”伙计打量了一些这些奇怪的客人。
阿信回头对张三风说:“这琉球的米价可真贵!”
那伙计笑了笑道:“这边产米不多,自然腾贵,也就唐人能够一直吃米!”
阿信掏出几十文钱道:“用谷子没?弄一斤谷子给我!”
伙计忙告谢,不多时就称了一斤未舂的稻谷给阿信。
出门后,阿信碾了一把谷子低声道:“这边的粮食产量肯定不如咱们那边!”
张三风点了点头:“而且唐人吃米更多,说明原住民与唐人之间,应该存在嫌隙!”
两人默默记下了这个发现,不多时就走到了一间布庄。
令他们哭笑不得的是,店里就有东秦出产的夏布,询问了一下价格后,发现这家店铺,至少赚了百分之五十的溢价。
二人摇着头出了门,又看到了一家卖铁器的,结果也是一样,农具和铁锅,都有一半是东秦制造。
阿信感慨道:“若是船只足够,怕是琉球的生活日常,都得同咱们相关!”
两人越走访,越是能看出唐人和原住民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体现在消费上。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边能开上商铺的,一般都是有些权力的,这些商铺更像是批发和倒卖性质。
除了米店以外,这些商铺面向的都是其他地方的商人。
琉球这块不算大的地方,自然早已经被迁徙而来的唐人,占据完了方方面面。
很快,三人来到了一家黑糖店,这家店里正有几个大明商贾,正在里头攀谈。
阿信勉强能听懂三分,他们似乎是在讨论,今年黑糖榨季的情况。
通过这些话,阿信听出了黑糖这门生意,关乎着福建、日本两地的商人。
等他们扯完后,他才上前道:“请问黑糖是个什么价格?”
“二两七钱一石!”商铺掌柜笑道:“贵客说的像大明官话,可却不像唐人,难道贵国也是大明的藩属?”
阿信摇头道:“我是东秦人,算是……算是华夏一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