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奴婢不敢,请公子恕罪,可就算您能通过考核,听说那金兰书院整治人的手段十分多,不仅需要学子负担极重的活计,赚取学费与生活费,就连学习任务也安排得非常繁重,恐怕换了奴婢去,都可能吃不消啊!”

第28章 第二集 06

金兰书院一年一次的秋季招生, 已成定例,外界流传着许多与之关的话题,真假难辩, 但有一点, 所有人都相信的一点, 就是严苛!

每个能够考进去的孩子,在学习一年后,整个人由内到外, 都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最显眼的体格与气质,就是他们都会变得很能干。

能在那里坚持学满三年的学生, 如今更是织布纺纱不在话下,种田下地也是好手,杀鸡宰猪都很利索, 与人谈生意做交易也都挺老练,上学不仅不用家里花钱,有些甚至还能攒点钱接济家里。

不是足够严苛, 不是在书院里吃足了苦头, 没人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 就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掌握这么多的技能, 缴清学费后, 竟然还能有积蓄。

可也正因这些技能, 让许多人都觉得, 只要能将自家孩子送入金兰书院学习, 习得一身技能, 将来不管怎样, 都能养家糊口,饿不死,更加积极踊跃的将孩子往金兰学院送。

那些家境尚可的家庭,不在学院的招生条件内,为此,他们多番抗议,闹得连东阳郡府城的学政大人,都不得不将何艾叫去谈话,要求他放宽出身条件这项限制。

只得应下的何艾虽然改了招生条件中的这一项,却在随后就再次提升考核要求,对录取的学生素质要求更高,从而导致金兰书院的每次招生,都极受关注。

由于金兰书院的招生本就没有地域限制,有些外地的孩子,甚至提前半年的多就自行,或是结伴,或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书院外等侯书院的招生季的到来。

这也是导致书院外集市变得越来越繁华,建起的房子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有些甚至在第一次没被录取后,就住到这里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应考训练,坚持等到第二年再考。

针对已录取的学生,学院采取的则是不同学制,除三月遣退制外,还有三年制,五年制与七年制,学制期满,达不到升学要条件者,一律毕业。

第一批学子在三月期满时,就已经被遣退近两百人,留下不足五百人,如今时隔三年后,何艾他们已刚刚送走一批三年制的学生。

留下的能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中,除几十个天资不错,年龄却较小,学习进度安排的较慢的孩子,是从少学班升入中学班,真正升入五年制高学级的已不足百人。

拿到何艾分发给他们的新教案,墨湖先生他们这些人,虽然早从何艾那里知道些他的想法与计划,但还是忍不住大吃一惊。

“何院长,若按您的这套方法来,恐怕院里剩下的这些孩子一旦下场,考中率就会极高,引起文林震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