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也学聪明了,收回了兵权,交给了太子李祚,谁让李祚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呢。
李祚虽不知兵,可他会用人。
连续提拔了多人,充任太子洗马,替他掌兵,镇守各紧要处。
潼关防线有两万大军,防止朱温偷袭,京师有两万大军宿卫。
凤翔、邠宁、鄜坊、同华均有驻军,将领皆由朝廷直接任命。
一年来,关内道相安无事,百姓也渐安定,恢复了部分生产。
李晔看罢赵匡凝的表章,略作沉吟,看看堂下的众臣。
“各位爱卿,对楚王的表章,众卿有何看法?”
“圣人,依臣之见,天下纷乱,百姓苦战久矣,不若双方罢兵言和,各回原地为上。”
崔胤出班奏道。
有人点头附和,口称附议。
有人反对。
“不可。圣人明鉴,荆南、荆襄多年为我朝廷外援,如若不支持楚王,则失臣心,天下各藩还有哪个会心向朝廷?!”
柳璨(càn)出班奏道。
说起来,柳璨是名人之后,对史精通,著有《柳氏释史》。历史上,崔胤被杀后,由他进入相位。
由于他家道中落,为人直爽,升官太快,为官四年就升任即以谏议大夫平章事,改中书侍郎,为朝中有资历大臣所轻,相互之间自然对立。
此时,崔胤虽未被杀,柳璨还是登上了相位。
独孤损出班附和。
“臣以为柳相所言中肯,圣人三思。”
独孤损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几年被崔胤压迫的厉害,如今朝局有了变动,崔胤也没了靠山,他趁机要压压崔胤。
崔远也出班奏道:“臣以为,应对湖南、荆南、荆襄和南阳已经协商好的方案给予支持,若崔相所言,则战火再起,才是民所不愿也。”
崔远是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四相有三相反对崔胤,把老崔气的眉毛胡子直抖。
想当年自己得势的时候,一言九鼎,谁敢反对?如今你们对老夫所言就当放屁,岂有此理,待朱温返回关内,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李晔见崔胤气的脸色发白,也收回目光,沉声说道:“承旨,就按表章所奏,划分各境。”
“荆南这几年为朝廷出力甚厚,应予封赏。封赵匡明为湘王,湘北节度大使,赵承规为潭州刺史。”
“封楚王赵匡凝为荆襄节度大使、荆南节度大使。”
“马殷为湘南节度大使。”
“至于德王……”
李晔看看左右,众臣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我听说德王已经管辖了三国三州之地,这三州就正式纳入南阳的管辖吧,管辖的州县越多,给朝廷的贡赋就多,没有什么坏处。”
众大臣都心下嘀咕,天下都是你家的,你愿意给就给呗,还找什么理由啊!
散了朝会,李晔回到寝殿,拉着何皇后诉说了李裕的战绩,夫妻俩为此还小酌了几杯。
太子府李祚。
听到李裕的消息,心下醋意浓浓。
哼,也就是我在京师,要是我去了荆南,也一样能打胜仗!
朝廷的诏书在十二月底就飞至襄阳、江陵和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