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做规模、做效益、还是做科技?公司总要聚焦在一个精细化的起点上,最后席烽一锤定音,其他往后排,按照原定的轨迹,先把技术短板补起来。

在运营的效率和团队的管理上,烽火已经做到了一个上升的瓶颈。人力所不能突破的,那就让智能化的平台来做。常态化的防控背景下,人和人的接触方式受限,那也让自动化程序甚至机器人来做。

这和烽火长久以来关注用户质量和体验的目标,同样一脉相承。是时候摆脱作坊式的思路了。

恰好李火亮的数字化方案雏形出炉,前台、中台、后台,用户画像、行为分析,软件、硬件,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一匡算初期投入,虽对现阶段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用前两轮融资的资金来负担却也绰绰有余。

“技术含量高的话,对融资会是个积极的乘数效应。”慕黎黎说。没有一种力量的提速作用比技术更强,没有一种成本比技术投入更能有高增长的驱动力。

李火亮作为未来的cto ,信心饱满:“时间不等人,我们已经落后了一年,现在要做只能奋起直追了。原来的团队建起来又叫停,士气大不如前。这次我建议走个快捷方式,我们从市面上搜罗搜罗,能找个现成的开发团队最好了。”

“五六十人最好,七八十人不多,最好有一些开发酒店平台的经验,直接把团队挖过来,保证事半功倍。”

负责招聘和猎头的人力总监一听就挠头,问了好几个需求上的问题。挖人简单,一锅端地挖团队,又不是挖现成的白菜… …

慕黎黎忽然说:“我倒有个合适的目标,可以去问问。”

苗苗听她讲完,不停摇头:“你这个凑法,真是… …别具一格。”

“公司做不起来,不如趁早另寻出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