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
历史上,清军一直到江南基本平定,才露出獠牙,以剃发易服令为借口,趁机掀起新一轮的屠杀和劫掠。
说白了,剃发易服这事儿,不仅仅是为了文化洗脑和民族认同,更多实际上就是为了抢劫和洗牌土地兼并,缓解清朝的财政压力。
直接抢杀自己的人民,那是会丢失人心的。而且如果没有一项指导性的纲领,随便乱杀,将来杀顺手了也收不住,最终会导致朝代自爆而亡。
而用剃头与否画条线,把最能忍的顺民和有点想法的人区分开来,实现统一战线,每时每刻都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把一小撮杀完后再巧立名目新划一条线,完成新的统一战线,指出新的敌人,确保每时每刻都只对付极少数,成功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剃头不剃头,只是恰巧成为了这个暂时统一战线的名目纲领而已,具体内容不重要。
想明白了这层逻辑,也就不难理解,当多铎出现眼前筹措军需、抓壮丁的燃眉之急时,提前事急从权把剃发令拿出来用用,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不管怎么说,“不剃头才杀才抢”,总比没立名目直接抢要少丢些民心,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军情如火,多铎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琢磨明白其中道理,乾纲独断下了决心。第二天一早便吩咐下去,让张存仁、完颜叶臣立刻执行。
……
多铎对面的明军,反应速度自然要慢一些,至少多铎军刚开始在常镇五县搞剃发令、不剃头就抓壮丁抄没家产的最初几天,江阴、金山寺和南京周边的明军,并不会知道这种情况。
第一个察觉出情况略有些不对劲的,还要数金山寺的郑鸿逵郑成功叔侄,谁让他们原本就是多铎正在勐攻的目标呢。
多铎那边抓来的壮丁数量陡然变多,组织力度也变得愈发沉勐,郑成功的将士们是立刻就能体会到的。
还别说,多铎这一招饮鸩止渴,最初几天效果是真的好。郑家的军队死守金山寺,在高烈度的滩头对射中,很快就蒙受了不少的伤亡。
多铎军那边虽然也有大量的伤亡,但填筑坝堰的民夫都是抓来的,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群,很能吸引火力。
郑成功将士隔着数十丈的江面和阵地掩体对射,也看不清对面目标,大量火力都倾斜浪费到了这些壮丁身上,便分摊薄了打击清军弓箭手的火力,导致清军能灵活有效地输出。
危急关头,郑成功也不得不请示结拜大哥朱树人,请求允许放弃滩头阵地、死守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