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至于前后方向,这座次本来就是按照成绩排的,大家水准相当, 有什么好抄的。

傅宝宁活了十多年,这还是头一次考试,不仅不觉得烦,反而觉得很新鲜,看西洋景似的进了考场, 找到贴着自己名字和考号的位置坐好,就把黑色中性笔取出来,等监考老师来发卷子。

七点五十八分,监考老师们一起过来了,在考场里转了一圈, 提醒叫把课本和相关资料收起来,铃声响起来之后,就从前往后开始发卷子了。

傅宝宁接过前座传来的试卷, 留下自己那份后传给了后边人,咬着中性笔的盖儿思考了一会儿,这才落笔写了班级、姓名和考号上去。

她是第一次参与考试,也是第一次用中性笔写字儿,更别说写的还是简体字,原本以为会很生疏的,没想到却十分流畅,好像打小就这么写似的。

傅宝宁新鲜的不行,又去瞅语文试卷上边的题:

最顶端是一段白话,中间夹杂有空着的横线,前几道选择题就是叫在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再然后就是词汇意思的领会和找病句。

傅宝宁好歹是个中国人,语感不差,把自己觉得对的选上,就见下边儿是一段枯燥的现代文。

这没什么技术含量,找到原文中对应的地方比对一下就能得出答案,再往下看一眼,傅宝宁乐了。

是文言文。

她在齐国公府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但好歹也会背四书五经,正经史书也都翻过几遍,这要是都不会做,公主娘非找把四十米大刀砍死她不行。

傅宝宁把文言文部分写了,再往下就是古诗分析,你说巧不巧,写诗的人她还认识。

那是个中了进士的中年男子,皇帝舅舅赏识他,特意在宫中留过宴席,席间那男子曾吟过这首诗,还加了点自己的感慨,傅宝宁那时候住在宫里边儿,也跟着听了一耳朵,这会儿就直接把他当时说的写上了。

这可是标准答案,作者本人自己说的!

在下边儿是诗词填空,傅宝宁想也不想,便提笔完成了,再看下边儿的,却只剩了理解和作文。

这文章傅宝宁从前没看过,只胡乱写了几句拉倒,至于作文……文言文行吗?

她蹙着眉头,有点发愁,监考老师正好路过这儿,顺便往她答卷上扫了一眼,忽然间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