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培养工匠时间很长,今冬之前,增加不了多少人手。”赵甲第以为崇祯要增加人力,随口就说出自己想法。
“你们人手可不算少呢!朕刚才算了算,加上学徒,军火局能有将近3500人,但是真正能出产成品的,也就那百余老师傅。”朱友健道。
赵甲第点头称是。
“所以,你们不是人手不足的问题,是分工的问题。应该让所有人都参与成品的制作。”朱友健缓缓说道。
赵甲第依然跪在地上,“皇上明鉴,普通工匠和学徒工,做不了那么精细的活,只会浪费材料!”
汤若望也躬身道,“皇上,我们的材料,不论是青铜,还是精铁,都很稀缺,不能再浪费了!”
朱友健看着忧心忡忡的二人,很是无奈,“一定要什么技巧都学会了才行?”
“一定!”赵甲第郑重其事的点头。
朱友健不禁莞尔,“这里太吵,走,去正堂吧,到地方我给你们细说。”
众人随着崇祯去了正堂,朱友健坐好,其他人分列站立。
“刚才那位老师傅说了,制作枪管有4个步骤,之前之后还有更多步骤对吧。”朱友健问道。
赵甲第称是。
“一个工匠学会全部工序,耗时良久对吧。”
“正是如此。”赵甲第再次点头
“所以啊,不能让工匠学习全部工序!”
“不学,不学哪成?”赵甲第认定崇祯是个外行,完全不懂军械制造的流程。
“卿等听我说。”朱友健清了清嗓子,“如果每个人,只学一道工序,能不能很快熟练起来?”
“那是自然。”
“所以,按每个工序的耗时长短,分派数目不一的工匠学习,每人只学一个工序,今后也只做这一个工序,做完后,就将半成品传给下一个工序的工匠……”朱友健说的很慢,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着啊!”岳班拍手。
赵甲第疑惑的看向岳班,“平通伯,你这就懂了?”
朱友健微笑着,示意岳班说说自己的见解。
岳班躬身,“赵大人,军火我可能不是很懂,我就拿弩箭举例子。本来一个人做弩箭,要制作箭羽,还要制作箭杆、箭头。”
赵甲第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