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珊要的是各种工本的人才,自然不会因为一些小瑕疵(其他行业不懂)而去除,相反,一张张认真看。
近年来成为康熙后,也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她,还算看得懂。
就是落笔时与康熙的字迹相差过大,就算模仿了许久,也颇为不同。
这一点,容珊将每个答对她点儿上的考生都落下朱笔,并传张廷玉入宫,撰写考生名字,作为入榜,参加殿试。
张廷玉身为保皇党的孤臣,一开始对皇上修改春闺考题颇为不解,但毕竟是皇上选大清的人才方式,他身为臣子,只能劝说。
见皇上坚持己见,张廷玉也从中考量关于皇上为何如此之想?
考题是后面才拿到的,在看到那些题目时,一开始觉得皇上有些胡闹,竟然将诗词歌赋等老祖宗传下来的给忘了。
在入宫跟皇上说了一番自己的意见后,容珊语重心长的跟张廷玉解释了自己为何这么做。
从皇上口中也得知县试、乡试、府试考的也不过是自己说的那些,既然要选拔人才,自然从中挑最好的……
也罢。
撰写那些考生籍贯、姓名。
一个个,也花费了张廷玉不少时间。
当然,最花费心思的还是皇上,见皇上对大清如此兢兢业业,心里甚是感动与欣慰。
而保成与保清几人的考卷,容珊交给了汤赋,并告诉他,积极向上的比赛,更有利于几个孩子的成长。
汤赋觉得自己被羞辱了,皇上这话语间是不是暗藏着什么意思?
他看起来像是会偏袒皇太子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