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蒲苇

丁念以前读《孔雀东南飞》,曾深深地被罗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打动过。那一句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把爱描写得那么细致具体,又那么理想浪漫,可是,故事的结尾,蒲苇入水,磐石撞树,生离终究成了死别。她看得眼泪汪汪,缓过神来又觉得虚无缥缈——这样的作品,从父母意志凌驾于儿女意志的封建年代流传至今,是因为爱情本身富有生命力,还是文人笔墨功夫更深?如果爱能让人连生死都不顾,那要爱到何种程度,才能对所有的磨难都甘之如饴?

她从来没有经历过那种迸发的炽热的感情,所以只能一次次地从书里去体悟。可是体悟越多,就越迷茫,越觉得遥不可及。在她有限的社交圈子里,她发现不止是她,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琐碎的,矛盾的,但你要说爱可有可无吗?当然不是,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占比很少,也足以治愈一切负面情绪。

所以,她渐渐明白,那些能被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凝练了最纯粹和浓烈的情感。她作为老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产生与作品的共鸣,才能让他们感受文学的魅力。而作为读者、看官,她能以很小的成本去体验作品中的悲欢离合,却要学会抽离,断不能将其那些抽象的,理想化的情感态度作为处理现实问题的经验——毕竟,从来没有哪本书里会有傅绍恒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哪本书能告诉她,当一个富豪愿意把他拥有的一切给一个穷鬼,那个穷鬼是该掐着大腿醒来,还是该傻乎乎地当真。

丁念把那本《玉台新咏》重新放回书架,思绪却没有变得更清明。

她忽然有点理解了那些私定终身的男女。他们也许并不是一开始就情比金坚,但因为双方父母的阻挠,他们更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同甘共苦的感觉便更加强烈。

就像她和傅绍恒,他们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不得不共同去面对彼此的父母,他们配合、照应,像默契的盟友。但事实上,他的结婚证上可以是王念李念吴念,但好巧不巧,现在只有丁念,而她的父母比他的更难说

服,所以,他只能接受事实,动用更具震撼力的手段。

可是……如果说他是因为入戏才说出那样的话。那她呢?她那瞬间加速的心跳,与他的拥抱和亲吻,她分不清,她是被他带入戏了,还是有什么东西正从封闭的牢笼中逃脱。

开门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疑惑,走出去却见张玉英正在换鞋。

张玉英瞧见鞋柜里多了两双淡蓝色的小码拖鞋,只拿了旁边那双自己的,抬头看见丁念,倒没有多少意外:“原来你在啊。”

丁念过来是放东西。按照他的交代,她把所有重要的私人文件和财产合同重新锁进保险箱,然后把公事上的文件连同公文包放进书房。随意一瞥,便看见靠墙的那几格放了些诗歌集。他这里的书不多,但大部分不像是他会看的。她不知道他买来干什么,又或许,不是他自己买,而是别人买的。

张玉英换好鞋:“绍恒不是出差了吗,我过来看看。”

“哦。”

“你是要走?”

“我回学校。”她拿起沙发上的包。

“哦,对,晓晨也回去了。”张玉英有点抱歉,“她这周在老宅,就没叫你回家吃饭。”

“……没关系的。”

“有水吗?我有点渴了。”

丁念又放下包,拿出冰箱里的矿泉水。张玉英说:“我不喝冷的,热一热吧。”

丁念去拿厨房里的烧水壶。

张玉英跟过去:“住过来还习惯吗?”

丁念想起傅绍恒说的不隐瞒,只说:“还习惯,我平时晚了住在学校,有空的话就过来。”

“嗯,有时间相处就好。”

张玉英本想过来看看有没有要收拾的,尤其是钟点工不负责的卧室,但见着丁念在这她也就没进去。她不由得打量厨房,好像添置了些东西,归纳得倒也整齐:“绍恒这回去哪?去多久?”

“好像是说去美国看机器,大概要一周。”

“我们家在美国也有工厂,你知道吗?”

“……他还没跟我说。”

“不急,以后可以慢慢聊。”张玉英看着她,想起傅绍恒昨晚的心不在焉,看来结了婚是不太一样,有地方去了,有人要见了,就不怎么喜欢和他们这些老人在一块了。

她趁着等水的间隙,缓

声说:“绍恒的性子吧,跟他爸爸还不一样。他爸爸做事张弛有度,工作久了会给自己放放假,他不会。他一忙起来就没日没夜,实在累了,洗个澡睡完觉,恢复精神了又开始紧着自己。年纪轻时我也由着他,但现在三十好几了,不像小伙子那样经得起折腾,我说了他嫌我烦,也不会听。”

丁念嗯了声,把矿泉水加到温热,给她倒了半杯。张玉英接过,忍不住提醒:“我这个当妈的,有些事做多了吃力不讨好,但还是想拜托你,两个人离得远,他不打给你,你也可以打给他,让他知道连轴转也该注意休息,你的话比我的话总有用些。”

丁念忙说:“好,我会提醒他的。”

张玉英觉得自己没必要多待了:“那反正没事,我也走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