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到那发现,a的,采访的主要事实关键人物惠民农贸集团的董事长王林国出国度假去了,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她把这件事情的脉络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关系全都摸清了,所有其他的准备、采访、证据也都弄得差不多了,万事俱备只差王林国了。
所以,她决定守株待兔,其它的稿子和工作她也不耽误,糊弄一下发回去基本没事儿,就在这个城市找了一间还算舒服安静的小旅馆安顿了下来,开等。
百无聊赖之时,孟串儿想模仿于小山,把自己的经历也写成一本书。
当天晚上,她坐到电脑前一直到天亮,两只手在小小的键盘上像两个固定的机器一样飞快地运行着。而且这个机器还不需要加油插电,只需要一杯又一杯的浓茶和一根又一根的香烟供着就没有停歇。
她终于能体会到于小山说的写东西的过程,眼前像上演着一幕幕电影一样,这个影片全是关于自己过往的一切,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曾经的伤心与快乐虽都早已成为过往烟云,却如干柴一样悄然无息的一直储存在自己记忆的柴房里。
文字将它们点燃,那一切在发生时的刻骨铭心与动荡生命随着燃烧的火焰再次将她灼伤,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焚烧了藏了许久的过去,让那些痛点只在文字中永恒,变成真正属于它自己的过往和故事。
当她写完第一节 ,她仔细的从头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东西,看完后,她欣慰,她感觉至少不比于小山差。
尽管她写的故事还是隐去了一些她不愿坦露于中的细节,但至少写出来的真实动情动心,是她了然的,故事编成小说就需要有小说的容量的脉络,不是自传或者披露自己的十宗罪,所以对文字的掌握她心里有数。
从小她的作文一直都是全班以至于全校的范文,凡是参加过作文比赛基本都拿奖,好多年轻作家的开始都是通过作文比赛出来的,但她那时候对这些不屑一顾。
写东西是爱好,她从没想过那这件事儿当职业,这就跟找个男人谈爱情和找个男人养家糊口完全两回事儿。
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二十天以后多天以后,那个名叫《圈里圈外那点破事》的帖子在天涯论坛上火得一塌糊涂。
开始她把她写的东西发上去只是为了好玩,看看效果,因为天涯论坛的很多板块是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天堂,很多书店架子上的畅销书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有很多后来出了名的作家也是从这里为起点蹦跶出去的,包括她喜欢的于小山。
当年网名老韩头发在这里的《娼春垃圾》就是后来的《淡淡的忧伤》。孟串儿想,既然这里是你文字走出去的开始,那我也从这里开始走一遍,是骡子是马牵出去溜溜就知道了。
于小山后来再没上过天涯论坛,如果那时候他上去看一下,他一定惊讶不已,孟串儿那些文字打破了天涯有史以来所有的记录,点击量、粉丝量、评论数、时间周期……等等,绝对的天涯第一高楼,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