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矿山位于埇桥区朱仙庄,靠近蕲县。
一万多名秦军俘虏,放下刀枪,化身成为煤矿的矿工,不但解决了矿山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带动了周边的消费。
这些俘虏都是咸阳附近的人,没有在本地安家的需求。
黄贺给他们开的工资是每月10斤粮票,这些俘虏矿工拿到粮票,都是满眼的不可置信。
相对于泗水府百姓而言,这些秦军俘虏更加清楚粮票的珍贵,在咸阳,粮票俨然成为了除秦半两之外第二大硬通货,甚至在上层社会,粮票的使用比秦半两更加频繁。
十斤粮票听起来不多,但是购买力极强。
俘虏矿工们拿到粮票,第一件事就是采购生活必需品。
黄贺在矿山附近开设了生活小商品超市,类似于后世的2元店,店里销售的除却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有纺织厂生产的背心、鞋袜、衣服等物品。
。。。。。。
除却煤矿的开采外,黄贺还借着医护人员招聘之际,成立了纺织厂、制衣厂。
这一次黄贺没有按部就班,而是从现代采购了一批老式缝纫机,就是那种老式的脚踩缝纫机。
这种缝纫机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这种老式缝纫机操作简单、易学,黄贺给这些招聘来的女工看了三天的缝纫机教学视频,就教会了他们使用缝纫机的方法。
缝纫机的出现,导致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虞姬来找黄贺,"老爷,丝线用完了,现在缝纫机厂的女工都在等米下锅呐。"
因为原材料棉花、蚕丝的稀缺,黄贺不得不从现代社会大量运输棉线卷轴过来。
虽然原材料的价格不高,一吨棉线也就是2万块钱左右,但是耐不住纺织厂的女工工作热情高涨,尤其是黄贺引进了计件的工作方法,一些女工甚至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工作。
每天纺织厂的晚上,都是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