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大多是陈胜在垓下、下蔡、蕲县找来的老医师,护士则是采用的招聘制,在蕲县本地招聘到的。

摇蕙现在是这些护士的护士长,负责培训、指导新上岗的护士工作。

战时医院除了医治因战争受伤的大胜军士卒,还接待一些平民百姓,只不过大胜军的军士治病不要钱,但是普通的百姓却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黄贺虽然有财力,支持战时医院的运转,但是他还是希望战时医院可以如同后世的医院一样,实现盈利,自给自足,自负盈亏。

平民百姓看病交的钱,除了用来支付医生和护士的工资,还拿出一部分,就在医院的旁边,建立了一所医护学校,用来培训医生和护士。

至于培训医生和护士的教材,则是黄贺在现代购买的书籍。

一个星期之前,黄贺让陈胜在蕲县、垓下、下蔡三城招录十四岁至18岁的年轻人,用以充实医院的人才储备。

如今这些年轻人进入到了医护学校,作为未来的医生、护士培养,而且医护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就是黄贺。

陈胜做医护学校的副校长兼主任,摇蕙除了担任战时医院的护士长之外,同时兼任着医护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常务副校长。

黄贺制定了一条规矩,医护学校里面的学生,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每天上午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

下午就要安排他们分批、分次的到隔壁的战时医院进行接诊,跟着医院的老医师学习。

“医学的教材已经发下去了,能学到多少东西,怎么学,是你们这些老师该操心的东西。”黄贺自己对医学也是一窍不通,让他来教学生,纯属纸上谈兵。

其实一个成熟的医生,除了具备过硬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临床经验累积。

俗话说久病成医,许多病人对自己的病,了解的比某些医生还要透彻。

黄贺还购买了一套配套的教学光盘,同时给医学院配置了一台小型的笔记本电脑,用来学习。

摇蕙她们哪里见过笔记本电脑,第一次看到小方盒上面出现个穿白大褂的,差点没吓死。

黄贺只好解释了半天,实在解释不通,黄贺便撒了个谎,称这个白大褂是天庭的医官,因触犯天条,被封印在这个笔记本电脑里面。

这样一说,摇蕙等人看向黄贺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她们之前只是听说黄贺是陈胜的师父,但他为什么能做陈胜的师父,许多人并不理解,但在黄贺掏出这样神奇的物品后,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黄贺是神仙!

这样的说法在秦国很流行,历史上陈胜吴广篝火狐鸣,鱼腹藏书;刘邦斩白蛇起义,都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所以黄贺被认作神仙,那是一点阻碍都没有。

蕲县的战时医院,在黄贺的组织下,如火如荼的建立起来。

当蕲县的百姓了解到战时医院的护士、医生能拿到30斤粮票一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曾经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而他们却没有珍惜。

于是蕲县许多人纷纷打听,看看还有没有机会把自己家的孩子、媳妇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