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告咸阳同胞书(一)

毕竟他现在的身份是囚犯,是一个因私放刑徒,流亡山中的流寇。

鬼知道这是不是县令的诱敌之策,想要把自己这伙人一网打尽。

樊哙心中鄙夷,这刘邦虽是天生异象,人却胆小如鼠,他原本是个亭长,在沛县当地,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实权派。

正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亭长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

刘邦却因为个人义气,私放了刑徒,落草为寇,樊哙很是佩服他,不过刘邦的个性过于保守,缺乏冒险精神。

“我说老季,你信不过县令,还信不过我樊哙?我老樊能害你不成?”

樊哙一脸的不快。

刘邦讪讪笑了两声,但是从他表情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不信。

刘邦可是一个为了自己活命,能把妻儿从车上踹下去的男人!

项羽要杀他父亲,刘邦甚至笑着问项羽可否分一杯羹。

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的相信别人?

“樊哙,此事容我跟手下商量,毕竟我现在拖家带口,不能一言以蔽之。”

樊哙知道刘邦所说是实话,摇头道:“老季,就怕时间不等人呐。我听说骊山的黄贺,已经打败了五万都尉军,声势正旺,如果咱们不能及时响应,恐落于人后。”

“言尽于此,到底该如何是好,你自己看着办!”

说完,樊哙就离开了山寨,任凭刘邦如何挽留也没有留下。

入夜,明月高悬,刘邦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就连吕雉的求欢,刘邦也没有动心。

“孩他爹,你这弄啥嘞,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刘邦又一次翻身,吕雉再也忍不住了。

刘邦没好气道:“你知道个啥!男人家的事,女人少插嘴。”

吕雉也不是个好惹的,她一脚踹在刘邦的屁股上骂道:“瞧不起女人?有本事你自己带着几个娃,有本事你别吃老娘做的饭,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洗!”

吕雉原本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自打跟了刘邦之后,那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过上了农家妇女的生活。

原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纤纤玉手,如今也变得粗糙,失去了往日的光滑细嫩。

原本纤细、平坦的小腹,因为生了几个孩子,变得松松垮垮,肚子上还有一道道的妊娠纹,看了就让人心烦。

不过吕雉是个狠人,也是个能干的,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跟着刘邦上山之后,山寨的后勤,也由她掌管,从来不用刘邦操心。

刘邦在外人面前人五人六的,但是面对自己的老婆,他可没有脾气:“那个你听我解释啊,下午的时候樊哙来找我,说是沛县县令想请我出山,叛秦起势。”

吕雉闻言眼睛一亮,一骨碌就从床上坐了起来,“当家的,这是好事啊!”

“我当然知道这是好事。”刘邦抓了抓鸡窝一样的头发,“可我不是怕,这是县令的诱敌之计嘛!”

“万一,我是说万一,县令是想借樊哙之手杀我,我一旦进了县城,那岂不是就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吕雉思索了一会,沉声道:“当家的,我虽是个妇道人家,但是我回娘家时,听我父亲说过,陈县一带有个叫陈胜的,他们的起义军已经有五万多人,沿途攻占了不少的郡县,各地纷纷起兵响应。”

“陈县距离咱们沛县,不过三四百公里,陈胜大军如果想来,转瞬即至。”

“如今我们困在这芒砀山中,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难道你还没有过够吗?”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刘邦吃惊的看着吕雉,他没想到吕雉一个妇道人家,居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娥姁,你的意思是?”

吕雉理直气壮地说道:“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反了他娘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与其唯唯诺诺,不如快意恩仇。”

“当家的你放心,孩子我会照顾好,就算你死了,你们刘家也不会绝后。”

刘邦:有句,不知当讲不当讲。

……

事实证明,只有打来的尊敬,没有求来的和平。

正如教员他老人家所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骊山大战后的第十天,左丞相李斯亲自起草了一篇“告黄贺书”。

书中的内容都是文言文,而且用的是小篆,大体的意思是:上仙,快收了神通吧,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好说好商量。

黄贺看到这篇“告黄贺书”,当即起草了一份“告咸阳同胞书”,由萧睿代笔。

“我们都是秦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骊山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你们的领导者们(尤其是以右丞相冯去疾为首的咸阳某些官员)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居然想要我们的粮票和制作粮票的技术。

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仗,引起你们注意。

骊山是骊山人民的领土,这一点你们必须同意,见之于你们左丞相的文告,确实不是大多数秦国百姓的意思。

骊山是秦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秦国,没有两个秦国。

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左丞相的文告。你们左丞相说话能否算数,能否代表秦国大多数的人民,我们持怀疑态度,应当拿出实际行动来。那些叫嚣着要灭掉骊山的官员们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

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右丞相冯去疾,在金銮殿上当众吃屎(口误,吃纸),端倪已见。

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

归根结底,以右丞相冯去疾为首的某些官员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三千万秦国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

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黄大仙商行,从四月六日起,恢复贸易,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购买我们的产品,但以没有秦国官员干扰为条件。

如有干扰,立即停止贸易。你们与我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历史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秦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像秦国与匈奴、秦国与百越有关的问题。

匈奴人狼子野心,经常袭扰我北地、上郡和陇西三郡,这是秦国与匈奴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用战争或者贸易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征伐大量的底层秦国百姓来修筑长城,难道敌人会因为你家的院墙高,就不会搬梯子爬进来吗?

咸阳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这封“告咸阳同胞书”,由胡亥和陈楚生二人,亲自送往咸阳。

黄贺还让手下用活字印刷术,刊印了上万份,张贴在咸阳的大街小巷。

这还是咸阳城的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不是官府张贴的告示。

黄贺甚至还派出了扫盲班的学生,现场为秦国百姓宣读,毕竟秦国老百姓接受教育的程度很低,能够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咸阳的老百姓看到了这封“告咸阳同胞书”,总算搞明白了,这场骊山战斗的始末。

“这个右丞相太坏了,居然是想抢夺黄大仙的粮票和制作粮票的技术,这不是强盗行径?”

“怪不得黄大仙会奋起反抗,这搁谁谁不着急?吃饭的家伙差点被人抢走,这是断人生路啊!”

“就是,右丞相他们一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搜刮民脂民膏,欺负平头百姓他们在行,都养成明抢的习惯了,但是这次他们踢到了铁板,以为黄大仙也会跟平头百姓一样好欺负,嘿嘿,瞎了他们的狗眼!”

冯嚣亭这段时间,一直被他父亲禁足。

大军失利的事情,冯去疾一直在运作,奈何左丞相李斯一派,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他们借此大做文章,甚至直接拿黄贺的“告咸阳同胞书”来攻击冯去疾,搞得冯去疾焦头烂额。

这日,冯嚣亭实在忍不住,偷偷从家里后门溜出来散心,来到城中闹市,刚好看到显眼处的“告咸阳同胞书”,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差点没把冯嚣亭的肺气炸了!

“诽谤!他在诽谤我和我爹啊!”

“污蔑!赤果果的污蔑!”冯嚣亭带着几个家丁,冲上去,一把将“告示”撕了下来!

“这是谁贴的?谁贴的?咸阳城什么时候成了他黄贺的主场了?”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冯嚣亭的出现,引来了大批秦国百姓围观,有几个人,偷偷的溜走,不知道给谁报信去了。

冯嚣亭举着撕下来的告示,义愤填膺道:“你们这些屁民,居然会被黄贺如此低劣的手段蒙蔽?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这写的是个啥?狗屁不是!简直有辱斯文!”

“黄贺这个人我也见过,獐头鼠目、猥琐至极,望之不似人形,你们说说,他那样丑陋、粗鄙、说话还没放屁好听的东西,写出来的话能信吗?”

“还有,黄贺这个人装神弄鬼,明面上自称是什么上清灵宝天尊座下大弟子,其实背地里就是一个邪魔外道,我亲眼看到他吃小孩的心脏,骊山上的母畜,没有一个能逃得脱他的魔掌,他简直丧心病狂到了极点!”

咸阳城的老百姓,哪有人见过黄贺的真人。

此时听冯嚣亭说的如此不堪,纷纷调转枪头,议论起黄贺的不是来。

这就是底层民众的悲哀,他们掌握信息的渠道太少了,就像后世的许多网民,看到一个网络热点,很多人压根就不思考,张口就骂,跟着别人一起骂。

思考对于底层的人来说,比喝水还要困难,而保持思考,比让他们吃翔还要难,难于上青天。

他们就像是墙头草,那边刮风就往哪边倒,但是你不能怪他们,因为这是秦国的愚民政策导致的结果。

商鞅变法中,有驭民五术。

1、壹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需,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

如若五者不灵,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