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骊山,没有粮票,简直是寸步难行。
在这里,秦半两都不如粮票好使。
阿兰的母亲心里明白,朝廷这是要断她们的根,要把粮票变得跟秦半两一样。
秦朝因为青铜、铁的短缺,制造出来的秦半两铜钱,缺斤少两,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一些商家甚至还不收破损的秦半两,这就让许多老百姓吃了亏。
“玉皇大帝、各路神仙,请求你们保佑黄大仙,赶跑这些该死的秦军,保佑咱们骊山县免受兵祸。”
黄贺的宣传工作已经做到位。
大街小巷都张贴着秦军即将攻打骊山的消息,骊山县城的各大人员聚集处,都张贴了告示,上面历数秦军三大罪、八大恶行,着重描绘了城破家亡的惨状。
同时表明了黄贺的态度,告示上最后写到:
“我们的骊山县已处在存亡绝续的关头,骊山县的各界、各军密切的团结起来啊!
全县一切不愿当亡县奴的同胞亲密的团结起来啊!
实行一切必要的手段来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了这个任务,就一定能够打倒来犯之敌!
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骊山城中,宽大的街道上空荡荡的,不见半个人影,店铺门头上的灯笼孤零零的挂着。
往日的车水马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寂静,死一般的寂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没有声响的山谷。
骊山城外,鱼池河边。
鱼池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一处人工改造的活水。
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愈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在西侧修建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
大坝长一千多米,宽四十余米。
大坝的下游,正是冯嚣亭率领的五万都尉军营地。
在大坝的闸门处,此刻正潜伏着一支来自骊山县的哨兵。
“咱们带的火药够吗?要不要让小崽子们再送点过来?”一个身材瘦削汉子说道。
他穿着黑色保安制服,后背上保安的字样换成了“黄家军四师二团”,肩膀上扛着一杠带一颗星的肩章,是黄家军连长级别的战士。
他怀里抱着一个麻布包,方方正正的,背后还带着一个麻布包,也是豆腐块模样。
这个一杠一叫氟,是元素周期表小队的成员,负责硝石的收集,同时也是黄家军火药兵团的二连连长。
他原本是骊山的一名刑徒,因为在扫盲学校毕业考试中,化学成绩满分得到破格录用。
旁边的人看了他一眼,说道:“连长,团长说了,就咱们扛的这些炸药包,别说是炸这个鱼池,就是炸皇陵,也能炸塌了!团长还让咱们收着点呢。”
这些人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引起下游秦军的注意。
在大坝的陡坡处,一个哨兵正拿着望远镜对着下游秦军的方向看,“你们快把引线埋好,我看到他们的军旗了,估计他们马上就要从军营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