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其实今年才6岁,叫zoey,棕发碧眼,像洋娃娃一般,正是最可爱也最好玩的年纪,可因为没有继承到母亲的头脑,更多的随父亲,被她的高要求压得有些木,由于三天两头被严厉训斥,养成了软弱的性格,动辄哭泣。
当然生活上她被照顾得很好,像是个真正的小公主一样,没有自己穿过一次衣服,没有挤过一次牙膏,任何她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会所会做的小事情她都没做过。不是她不愿意去做,而是翠查不允许。她不可以做任何一件翠查不允许她做的事情。她的每一件衣服,也都来自翠查喜欢的大牌,baby dior,burberry,亦或是爱马仕。而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都是为了她能够专注于她的钢琴。翠查已经为她规划好了未来,就是成为一名顶级钢琴家。不是梦想,不是希望,而是唯一,是必须。
小朋友其实更喜欢跳舞,翠查觉得会耽误她练琴,放弃了。她刚到上海,在新学校交了几个好朋友,并被老师选中和朋友们一起演情景剧,翠查觉得浪费时间,放弃了。她听好朋友说迪士尼很好玩儿,在妈妈面前提了一句,就被训斥:“为什么你脑子里总是有很多这种自由散漫又愚蠢的想法?你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练琴,练琴!”
每当小朋友弹琴达不到要求,翠查便以大声训斥、言语羞辱来提高她的演奏水平,甚至于体罚都是家常便饭。每每训斥她时,翠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可以有练琴和学习之外的生活,懂吗?虽然你是我的女儿,我会尽我可能去爱你,但前提是你必须要练好琴,如果你不能成为国际级别的钢琴演奏家,那么,你对于我说就什么都不是。”
瓜少某一天听到她类似的言论,深为诧异:“你对她的爱为什么要附带这么多苛刻的条件?
翠查反驳:“有什么不对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即使是亲情也是如此。我从小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优秀去换取家人的爱和支持的。”
瓜少对此却持不同意见:“可艺术与运动是用来热爱和享受的,我相信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她不过六岁而已,演奏水准已经远超同龄小孩子了,可你还要打击她,给她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锁。练钢琴的确需要勤奋和努力,但随着进度的推进,天赋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而钢琴界高手如云,如果她将来拿不到第一,做不了国际级别的钢琴家,在你这里,难道就不值得被爱了么?你让她将来在你面前如何自处?”
翠查说:“她在三岁时就已经拥有价值20万刀的steway的钢琴了,而我三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我在夜市上洗菜倒垃圾!天知道我有多羡慕那些家里拥有任何一种乐器的同学!如果小时候有人给我戴这个枷锁,给我这个受苦的机会,我会感激涕零!而且,对于她来说,读书和练琴,是她现在所能吃到的所有的苦了,我对她要求高,不停逼迫她,ph她,也是为了培养她的吃苦能力。遇到一点困难就坚持不下去,将来她无论做什么,都会嫌苦嫌累的!”
他们都是基于各自自己人生经验、成长经历而得出的结论与感悟,谁都有谁的立场。所以他们互不认同,也互不相让,尤其是翠查,更有异于常人的一股韧劲和执拗,她对自己狠得下心,对其他认准的事情自然也不会轻易放松,两个人第一次不欢而散。
一对在工作上步调一致而又彼此欣赏、惺惺相惜的旧情人谁都没有想到,他们竟会在教育小孩子这种事情上产生分歧,并为此爆发争吵。
照料zoey的阿嬷是翠查新加坡的远方亲戚,年岁很老,辈分很高,但她看翠查的目光却充满崇拜与敬畏。翠查的话,于她而言,是绝对的命令,也是无上的真理,她为哭泣的小朋友拭去眼泪,不顾她抽抽搭搭几乎喘不上气,把她放到琴凳上,命她继续练琴。又去门口送瓜少,请他不要和生翠查的气。
阿嬷说:“她是妈咪,不会害自己女儿啦。她这样一个优秀有才华的女人,对下一代的养育方式绝不会是‘我尽力就好,我的孩子快乐就好’,她从小吃过太多太多的苦,她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她受到的教育,所以她想要女儿永不停息的学习,vcent,你体谅一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