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抠门儿哪哪儿都好,就是太抠门儿,陛下都应下的事,他还不乐意给银子,每回都不知道要同他打多少口水官司。
现在胡抠门儿不是一直惦记着把虞衡拐去户部吗,能在这时候下虞衡的脸面?
巩尚书的算盘拨得可精明了,就是不想再和胡尚书为着修路银子的事儿扯皮。
听明白巩尚书意思的虞衡:???
能当上阁老的果然都是套路大王,一不留神就被他们给套路了。
果不其然,到了景隆帝面前时,巩尚书催着虞衡把他的观点一说,胡尚书当即就跳了脚,“重修一条路?这得花多少银子!去年赈灾出了一大笔银子,今年的赋税还没收,你这老货倒好,自己不乐意张嘴,但撺掇着晚辈出头,还要不要脸了?”
巩尚书很是无赖,能要到银子修路就行,至于脸,那是什么玩意儿?不知道不清楚不想要。
胡尚书被巩尚书这态度气了个半死,恨不得当场同他一决生死,还是虞衡出来拉了个架,仔细同胡尚书解释了一波修路能带来的好处,主要还是给胡尚书画饼,讲述路修好后能带来的种种收益,比如收个过路费什么的,新的水泥路走起来肯定更舒坦,赶路的人一准乐意花这个钱。还可以运各地特产进京,时间短,更新鲜,若是各州之间的路都修好了,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起来了,朝廷的税收自然而然也多了,百姓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一举数得的事,也就前期需要朝廷垫些银子,后面肯定是能回本的。不仅能回本,还能赚上不少。
胡尚书也就是顾忌自己一个爆发会在虞衡那儿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不好把人骗到户部来,这才耐着性子听虞衡扯犊子,实则心里已经将巩尚书下了油锅,破口大骂这老货阴险不要脸,竟然让虞衡出头,自己却躲在背后看热闹。
不过在虞衡的讲述之下,胡尚书的怒气倒是消减了不少,慢慢认真地开始琢磨虞衡话中的意思,顺着他的思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比如先前烧制水泥,采石场肯定是最忙的。只算服徭役的百姓,那人手远远不够,这时候,采石场就得给工钱招人。招来的人越多,生活所需物品也越多,又间接拉动了米面粮油及小菜的销量。
有需求就有市场,原先百姓们自己种菜自己吃,这会儿市场上的菜不够,百姓们自然能把菜卖出去赚点进项。当然,这一点人还影响不了整个市场,无非就是临近采石场附近的市场和百姓得了实惠。
但烧制水泥又不只有采石场的事儿,生火的煤炭需求量也不少,这不又能催生一批矿工?将这些原材料搬去烧制水泥的地儿,一路上劳力财力又是一大笔,其中歇脚进食之处,不都是给当地百姓创收来的?
虽然是朝廷出了大头银子,但百姓得了银子,手头宽裕了,不得上街逛逛为家里添点什么?买了东西,一笔一笔,朝廷不都要向商户征税的?市场盘活了,朝廷只有好处,哪有坏处的?
胡尚书哪听过这等话,他虽然于经济一道上颇为有天分,也架不住虞衡这个开了挂的家伙啊。这货可是见识过后世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繁华模样的,深知促进消费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大概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这时候,系统瞅准时机蹦了出来,热情地推销自己:
【空间内还有金融课程哟,大佬上课,包教包会,宿主要不要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