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在郊外的新展览馆举办。这个展览馆去年才建成,宽敞明亮,一下子涌入那么多人也不显半点局促,加上别致的打光和精心的摆放,让参观者能够好好地观赏摄影作品。

不想观赏作品只想着聊天的话,就要去一楼的休息区。

俞子语想来认识人,但还是对摄影作品有了解的热情和基本的尊重。他不忙去休息区巴结人,打算先把所有作品看一遍。

一些人也是这么想的,直奔二楼看展览,看着看着,却发现摄影大拿就在身边,攀谈两句,再走半圈,发现自己跟金士爸爸偶遇了,不肯放过这个机会,急忙去搭话。

俞子语发现展览区也变得嘈杂,皱皱眉头,忍着不舒服继续往前走。

前方遇到的人变少了,展览的作品倒是变得精致可贵。

有耐心走下去的人,才能看到最好的作品吧?俞子语体会到一点展览人的心思,笑了笑,定下心好好看一看。

在一个叫做“丰收”的士题区,他看得特别细。不是因为这里的作品多么震撼多么厉害,而是觉得熟悉又别扭。

熟悉的原因是这个区域展出了各种农作物的照片。照片没有说明,只是记录生长的过程,将每一个细致的细节用镜头放大到极致。

俞子语以前在乡下呆着,跟奶奶一块去田里忙过。不至于种过所有东西,却还是把栽种到丰收的感觉刻到dna里了,看自己种过的觉得熟悉,看自己没种过的……嗯,有种回家就在露台搭棚子种一种的冲动。

可是,这些作品的处理让他感到别扭。

茁壮成长的拔节期调了一个颓败的枯黄色调,拍叶子的时候拍到了象征着病变的小斑点,全景构图精美却把河边看起来漂亮实际上是害虫的小玩意儿囊括其中。

如果照片里的时间能够继续,农作物应该死得差不多了。

“难道丰收的标题是嘲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