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礼罢了,皇祖母当然受得。”他起身看向孝庄,声音带着歉意,“孙儿不孝,这些日子不曾侍奉在皇祖母和母后身侧,叫皇祖母和母后担心了。”
三藩之事,皇祖母一开始便觉得撤藩牵涉太多,如今为时尚早,他的做法太过激进。后来,他下旨南巡,皇祖母虽觉此时南巡意义不大,却也比撤藩强,亦是支持的。
只是,他瞒着所有人借着南巡的机会去了云南,又传出被刺杀的消息,回京路上,又在江南碰到了一伙反清复明的……
想到这儿,康熙觉得皇祖母生气也是应该,亲手教养大的孙儿连她都瞒着,不生气他才要奇怪。
孝庄这会儿倒没有康熙想的那么生气,一开始听到皇帝在云南被刺杀的消息时,她确实是既担忧又生气。
不管是真被刺杀还是做戏,皇帝被刺杀的消息能传到京城来,很明显是直接替满朝文武做了决定——皇帝都被刺杀了还要忍气吞声吗?吴三桂如此嚣张,还不肯撤藩吗?
不仅要撤,还得主动去撤。
孝庄一边担心,一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前朝按康熙的计划行动。好容易此事顺利过去了,皇帝又在江南出了事——这消息能这么快传过来,全靠江南离得近,外加八百里加急。
如果皇帝真的出事,那无疑会令朝堂动荡、得不偿失,到那时,情况恐怕会比康熙继位那次更加糟糕。
与对这些情况和康熙状况的担忧相比,那些许生气便愈发微不足道了。只康熙此次确实做得太过,孝庄才故意连皇帝回京都没出去迎上一迎。
可到底不是真有多生气,如果不然,赫舍里氏也不会提醒皇帝来慈宁宫了。
这会儿康熙态度诚恳,孝庄便也和缓了态度,顺势提起乐臻:“你是皇帝,不论做什么事,总该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1],这次若不是那位姑娘相救……”
这个场合,再往下说便不合适了,孝庄及时住了口,点到即止,转而喊乐臻上前。
“说起来,那位姑娘呢,上前来叫哀家看看。”
被孝庄点名,乐臻努力保持面瘫,一脸严肃地上前:“微臣乐臻,见过太皇太后。”
“免礼免礼,再近些,到哀家跟前来。”孝庄不等乐臻行礼便伸手示意她过来,笑得像个普通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