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正好在家,听了他们的讲述,果然非常高兴,这两孩子这么给我面子,这么相信我,我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而且他意识到这是改变南山村贫穷现状的大好机会,他定要把这事办好了,为村里人谋福利,让村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顿时心 生豪气,拍着胸脯保证,人事杂务交给他来办,东子叔兄弟只管保证质量,他要把这事当成正经的事业,把南山村打造成“竹器之村”,以后别人一提到竹器就会想到南山村。
一番商量之后,具体怎么管理怎么付工钱,都有了详细的措施。
于是村长出面,本着自愿的原则,把村里的男丁组织起来参加编织考核,根据成绩分成三拨。
手艺好的由东子叔带着给长丰县供货,因为他们的要求最严,价格也给得高。
手艺弱点的跟着良子叔,他们负责昌平县杂货店的供货,再差点的则归成子叔管,给镇上杂货店供货,因为他们要求不高,有图案就行,价钱给得也很一般,毕竟镇上的人对品质要求不是很高。
至于技术很差甚至一点不会的就负责砍竹子和最后的成品摆放,这么一来,村里愿意加入的男性劳力基本用上了。
东子叔对村长的组织能力大为叹服,不住庆幸当初的决定,为他减少了很多困扰。
因为分组的时候,他带的这个组最受欢迎,花费同样的精力,做同样的数量,售价却最高,收益也最好,所有的人都想到他的组来,不断有人来找他说和,让他看在往日情份上行个方便,这让他很是为难,都是一个村的,他能拒绝哪个?
村长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让他告诉村里这些人,分组安排东子叔一家做不了主,有啥直接找他,技术以外的事全推到村长身上。
为了让这项事业更正规化,村长还找了一间空置的房屋,收拾打扫干净,做为编织工厂。
这间工厂专门划分了区域,三拨人在相应的区域编织,互不干涉。
村长特意制订了规章制度,要求大家严格执行,若有人违反,轻则扣钱重则开除。
另外村长还安排了人手养护竹子,不允许再有人挖竹笋,这可是村里的聚宝盆啊!
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南山村的萝筐编织业蓬勃健康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