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联姻。联姻好,没有背后家族的是是非非, 又不似小门小户的见识浅薄,还不用和其他福晋们攀比。

更重要的一点是, 皇帝让哪个皇子联姻,就是对哪个皇子的看重。这次回来,说不定能封郡王。

面对宜妃的问询,太后没心思和她解释那么多,只说道:“老五的婚事,皇帝有定算, 哀家作不了主。你也别再操这个心了。”

因为此事,宜妃去宁寿宫里唠叨了好几趟。太后实在烦了,于是说道:“你若是认为你的想法对老五更好,去畅春园找皇帝,当面跟他陈情。皇帝是通情达理之人, 说不定会改变主意。”

宜妃自是不敢, 这件事算是暂时翻了篇。

六月十三, 佟宝珠回紫禁城向太后禀告, 封后大典的具体日子。一位贵妃五位妃和一名嫔齐聚宁寿宫打听北边的战事,以及太子和众阿哥的情况。

宜妃问到五阿哥时,也没敢再提他的婚事。在太后面前,她敢软磨硬泡,因为她觉得太后养了她的老五,那就欠着她一份天大的情。

可皇后不欠她的,相反她还欠着皇后的恩情。在皇后跟前,她说话底气一向不足。

此次聚在一起,因为有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盼望。气氛比较热烈。说到最后,开始计划着等孩子们回来之后,在宁寿宫办场家宴庆贺。

有人说把宴席摆在花园里;有人说秋天的蚊子猛如虎,摆花园里不行,蚊子能把人吃了;有人说可以提前熏香;有人说搭个大纱帐,把整个宁寿宫的花园都罩进去。

有人笑哈哈地接话,你怎么不说把整个紫禁城罩进去呢,那我们晚上都不用点艾叶熏了。

彼此之间,从未有过的亲切和睦。

众人散场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有个想法,那就是幸亏生了个阿哥。后半生,就指着儿子生活呢。儿子好,比什么都强。同时又遗憾,生的太少。

有了儿子,像良妃这种相貌平平的包衣奴才,都能和大家平起平坐,共同谈论前朝的事。哪怕是像成嫔那样的,生了个脚有残疾的阿哥呢,也一样能列席这种热闹的家庭聚会。

回头想想,前些年与其他嫔妃生闷气、斗嘴、相互打压、耍小手段争宠、或是使小性子的行为,可真是傻。应该安安份份的听皇后的话,和睦相处,养好身体等着承宠生孩子。

那个时候,就数宜妃最积极,和皇后走的最近,就数她的孩子最多;其次是德妃。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皇上压根就不翻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