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喳”

梁九功应声退下。

关于卢氏这件事,康熙原来一直持两种态度。

一种是,他觉得纳兰明珠先前的做法也没错,自古婚姻讲求门当户对。两家人差不多的身份地位,同样在朝为官,这样以来,两家人也能够相互扶持,相互照应。

再就是两个人的家境地位在差不多的高度,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才少。

另一种态度是,他觉得纳兰若容的坚持是对的。为人之道当以信为本,既是小时候订了亲,就应该信守承诺娶人家。何况纳兰若容和卢氏情投意合。

这世间,是不缺女子,但缺少情投意合之人。如若这个情投意合的,又是枕边人,那将是一件再美不过的事了。

这两种态度放在若容和卢氏身上,明显是不能共存。康熙曾思考过,有没有一个办法,把这种矛盾彻底解决掉。一时没想出来,就丢在一边了。

毕竟需要他思考的事情多。需要他费心的事,随便提出来一件,与卢氏相比,都能把卢氏的事比得渺小,微不足道。

可话又说回来,怎么能这样相比呢?

容若是他的朋友。朋友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更何况是朋友的大事。

康熙长叹了口气。

早知道有今日,他说什么都会把手边的事暂且放放,好好和容若商谈出来一条行得通的路来。唉,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

感叹完了别人,康熙又十分庆幸,他的贵妃身世很好,人也能干懂事。他们之间,就不存在这些门第的问题,他也不用整日操贵妃的心。

她一个人在后宫里,也能过得很好。

不但自己过的很好,还能帮他照顾着太后太妃们、嫔妃们和孩子们……

对面的人,勾头盘坐着,两只手搭在膝盖上。整个人都散发着沉重的沮丧和忧郁。像只垂头丧气的公鸡,又像是一棵霜打的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