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你在暗中找人办私报,帮朕去骂人?”康熙问。他竟然没想到是宋徽宗在暗中指使这回事。他想骂的人太多了。狠不得把那些怠政懒政的官员们,骂个狗血喷头。
纯亲王赶快说:“不不不,这不是重点。臣弟这是给皇兄举例子,说明私报的重要性。皇兄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把您的爱民思想,您的为政举措,您的优秀品质传往全国各地,让大清国所有的人知晓。”
纯亲王说到激动处,朝康熙走近了两步,低下腰快速道,“皇兄,您想一下,您现在一餐只有四个菜,可这都有谁知道?外面传的皇帝每顿饭至少四十八道菜,每道菜,不准超过三筷子。”
“您去天坛祈福,下罪已诏,也只有官员们,和京城中部分老百姓知道。臣弟要是办了报纸,不敢说能让全天下,人人皆知,但肯定能让京城里的人都知道。”
“还有,让太医给老百姓看病疗伤;皇兄您都穷得给富商们借钱了,军队都发不起饷了,怕老百姓饿死,城里还在施粥。放眼各朝各代的皇帝,有哪个皇帝几个月不间断的施粥……”
康熙看着满桌子的菜,感觉瞬间没了滋味。远没有纯亲王说的话,听着更有味儿。
宣传的作用,在这次灾难中,他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老百姓的思想,有人引导,和无人引导,大不一样。正是因为施世纶那些人,在救灾中,一直散布朝廷的各种好。在大难面前,全京城才无一人有怨。
现在吃不饱穿不暖,却都在相信,好日子就在眼前,挺挺就过去了。
康熙的眼光不朝菜上看,布膳太监也不知道该夹哪个好。只能站着不动,时刻观察主子的眼神。同时在心里埋怨七王爷,不知道食不语嘛。什么话不能等用过膳再说。
“皇兄大智,臣弟稍一提,您就能明白,报纸的重要性。关键点在于,这些事如果刊发在官方的邸报上,您就是在作秀;印在私人小报上就不一样了,这是民众的心声。臣弟不出面,臣弟在暗中操办,不让别人知道这跟朝廷有关系。”
康熙喝了一口汤,然后沉声问道:“不是朕身边的人,怎么能知道朕一顿四个菜。”
“买来的啊!”纯亲王也曾提出过这个疑问,现在他有答案。毫不犹豫地说,“什么消息买不来。您信不信,只要臣弟想打探,纳兰夫人穿的什么颜色里衣,都能打探出来。”
压低了声音道,“还有一个作用,将来发展大了,皇兄坐在乾清宫里不用动,每个臣子的动向,都能一清二楚。皇兄想知道什么,臣弟都能帮您打探出来。”
立马又道,“钱的事,臣弟自己想办法,不用国库一两银子。臣弟也有办法,让别人办不起来,让京城里只有臣弟管控下的这一家。不会出乱子。”
康熙:“……”
他方才一直在心里估量着,养人探消息,再加上印报需要多少银子。这肯定是亏本的买卖。一张报纸卖不了几文纸。别人效仿,私人小报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也是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