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自腊月二十四这日开始,南方的捷报不断,有时候甚至一天有两三份。

因为康熙有交待,每次捷报入城,役使都会高喊“南方大捷”。这也成了京城里的一景。城内的老百姓每天都琢磨着,今天会不会有捷报回来。同时感叹大清国强大,所向披靡。

听到大捷,也有不高兴的人。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这两个人就特别郁闷,他们在南边打了五六年仗,眼看着要反攻,却把他们调了回来。

可心有满也不敢在皇上面前表露,只是每日往慈宁宫里跑。说的是给太皇太后请安,陪太皇太后说话,其实是在历数这些年打过的仗,吃过的苦。

每日出宫都能带不少赏赐,大到慈宁宫里的屏风摆件,小到银制的掏耳勺。

太皇太后偶尔还把康熙叫过去,陪着她听听他们的功劳,听他们的辛苦。那他就得跟着赏点什么。

每每这个时候,康熙就很无奈。有点怀念休朝前的日子了,若是没休朝,还可以用抽不开身为由不过去。

在慈宁宫里说话,是拉家常,论辈份的话,要管他们叫伯父叔父。不爱听的话,也要面带笑容的听。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把他们调回来,就无法把更有能力的人,往重要的位置上放;不是把他们调回来,战事不会这么顺利。不把他们调回来,他们会以为只有自己会为大清国出生入死。

康熙又想起贵妃,当初她也提到用汉人。起因是太皇太后责骂了她,她觉得自己错了,想出主意为自己分忧。太皇太后责骂她的原因是她安排了不该侍寝的人侍寝。

让谁侍寝是由他决定的,她就是在他面前提了提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个说话欠考虑。

太皇太后这么小题大做,是在敲打她,不让她越矩。她却真去反思了。

这人究竟是聪明呢?还是傻?

入宫这么长时间,竟然没看出来太皇太后对她的防备。就拿四阿哥的事来说,她以为她立了功。岂不知这种出风头,是太皇太后最看不过眼的事。

太皇太后喜欢的是规规矩矩,安守本份的人。

当时如果他大赏了她,太皇太后就该在他面前说贵妃张狂之类的话。他不赏,就等于他不满。其它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对贵妃心存不满,便不会再过多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