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下朝后,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心也跟着豁然开朗。

康熙让黄忠去承乾宫传口信,晚上他去承乾宫用膳。

中午他去了慈宁宫。

“皇祖母,乌雅氏若是生个阿哥养在哪里合适?若是生个公主养哪里合适?”

这个问题,太皇太后反复琢磨过多次,康熙不提,她不好主动先说。

孙儿大了,不再事事向她问询,征求她的意见。说好听些,那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往另一处说,那是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太皇太后今年六十六岁。年轻的时候,男人心里眼里只有她姐姐,可惜她姐姐是个福薄的,生的孩子折了,自己也香消玉损。男人经受不住打击,不久之后也跟着去了。

她扶持了六岁的儿子登基。儿子终于长大,能独立支撑时,却也是被一个女人拴着了心。女人死了,他也不想独活。

只得又扶持八岁的孙子登基。

她最怕的就是孙子走她男人和她儿子的老路,栽到女人身上。所以对他身边伺候的人严加管束,对后宫女子也是严格挑选。预防孙儿坠到某个人的情网里头。

后宫的嫔妃不少,身份也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似那两个女子一样才貌双全,又温柔多情的。

她的安排很有成效。皇帝二十五岁了,孩子也生了几个,心思没被女人分走半点。

就是后来佟佳氏入了宫,皇帝对她的态度也是淡淡的。

可正是因为皇帝的心思全部在朝政上,比他的祖辈父辈做事更有心机,更加老辣,早早的就想独立自主,不想让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就是她这个把他一手扶植起来的皇祖母也不例外。

瞧瞧是怎么对待她娘家人的,花朵一样的姑娘,硬是被他扔到冷宫里了一年多。她也不想过问。做了一辈子的坏人,老了,不想再做坏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逆皇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