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写了详细的过程,你写个折子,递上去。”郑福山把这事甩给儿子做。
郑丰海直接将两份信一起拿给皇帝,写折子这种事,还是让文官去做吧,复杂且无用的话语他写不出来。
对于他的做法,郑福山半点反对意见也没有,他也写不来折子,满篇的之乎者也噫吁嚱的,他看都觉得头疼。
皇帝本想赏赐谷来宝,但郑丰海劝住了,押后一段时间再说,不然谷来宝年纪还小,太容易招人眼。
谷来宝此时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谁让他全心投入到种田里,一会儿水稻一会儿养鱼的,全然忘了今年又到了该考秀才的时候。
谷常就是觉得他的心野了,直接把人叫到家里住,反正就是邻居,很方便,从早到晚的盯着他学习。
来明也跟他一起,只不过兄弟俩成了两个极端,来明主动好学,基础扎实,策论写的有理有据,还细心耐心。
来宝则是三心二意,基础不错,策论却一塌糊涂,还总是粗心大意。
这天谷来宝又被打了手心,委屈极了,他好好写策论了,也是按照先生说的那样,引经据典,条理清楚,为什么先生还打他?
来明看他委屈的嘴上都能挂油壶了,也心疼他挨了手板,将他们俩的策论拿出来放在他眼前。
“来宝儿,你看看,这策论你知不知道哪里错了?”
谷来宝仔细看过,哥哥写的策论确实很好,言之有物还谦虚谨慎,再看自己的,确实有点假大空了。
来明摸摸他的头,很是无奈。
“哪里是因为这个,你年纪小,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写不出实质性的内容也是正常的,但你看看你写的,字难看就不说了,怎么还有涂改?”
谷来宝看着哥哥初见风骨的字,再看看自己的,对比结果很是惨烈,但他已经尽量写的工整了。
“老师给的时间太短了”谷来宝说完自己也心虚气短了,“哥,我改,肯端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