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想到他的掌中宝对于国事处置上,却每每都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言语,很多建议也新奇又极具远见,且从小便威势强大,御下手段非凡,连他身边的内侍,都对她忠心耿耿……
先帝越想越觉得,是啊,凭什么他的女儿不能继承皇位?
先帝此心思一动,便再也压不下去了,他开始召集朝中重臣商议,思想古板的重臣们当然不同意,古往今来,哪有女子称帝的道理,为此当时的几位老臣差点触柱死谏,而原本盼望着自家儿子能被过继的皇室宗亲们也炸了锅,一个个跑到先帝面前哭着喊着阻拦,更有甚者跑去了宗庙哭诉先帝不孝。
结果,去宗庙哭诉的,一个个都莫名其妙脚一滑撞了个头破血流,要死谏的老臣们,则是府邸大门皆被京都百姓们泼了粪尿,还送了纸钱,怒骂他们不顾百姓生死,不如早死。
接着事情越传越广,天下士子抗议声不绝,百姓们却差点揭竿而起,只为维护他们的公主能顺利被封太女。
偌大皇朝,在凌霄未降生前,天灾人祸不断,还有妖魔鬼怪骚扰,百姓们过得日子可谓苦不堪言,但自凌霄降生那天起,洪水之地再无大水泛滥,干旱之地再无饿死百姓,就连蝗灾地动都没了,百姓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且公主这几年间为他们做得事,从农田灌溉到粮食种植,从修坝利民到打压贪腐官吏,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他们,这样好的公主凭什么不能被立太女?凭什么不能登基称帝!
他们不懂士林那套,什么女子有才无才是德的,他们只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公主登基,必为明君!
就为了这个,百姓们简直豁出去了,各地百姓的请愿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先帝的御案上,甚至有百姓们为此跋山涉水赶往京城,跪在宫门前求立太女。
那时局势一度危机,百官,天下士林,皇室宗亲们,与先帝和百姓们完全站在了对立面,几位封地王爷中有心怀不轨者,也已开始图谋造反,更有甚者,已经在联络外族,企图一同兵压京城,逼迫先帝退位让贤。
凌霄听闻后,不顾先帝反对,在一次大朝会上亲自舌战百官,从皇朝国事辩到皇族家事,从利国利民辩到开疆扩土,她对着众人勾画出心中宏图,誓要打造出一个皇朝盛世。
这是满朝文武,也是先帝,第一次得知凌霄心中大愿,所有人都被她堪称野望的未来规划吓到了,有官员在朝会后大骂“公主是个疯子”,但也有官员被说动,对公主描绘的有功即可封爵称王,皇朝之外,海内外凡打下划归于皇朝之土地,皆可作为封地世代传承的未来生出野心。
特别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们,公主所说海外之地,谁打下就归谁的美好蓝图,简直让他们自听到这句话开始就兴奋不已,几夜都是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不几日后,武官一系最先倒戈,当时的老镇国公带着满朝将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倒向了先帝,在第二次大朝会时上奏请立太女。
而被凌霄登基后重用,当时才刚刚踏入内阁只是个阁臣的首辅,则带着自己派系的人马成为了第二批拥护者,为凌霄和先帝突破文官集团打开了口子。
当时还只是阁臣的首辅也曾被其他阁老质问,但他的回答却让更多朝堂文官开始摇摆不定起来,他说:“汝等入朝为官所图为何?难道不是青史留名?公主若能登基实现宏图大志,我等哪个不是皇朝的功臣?哪个不会流传千古?”
这话一出,顿时让当时无数文官陷入了纠结,是啊,他们当官图个什么,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