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自家父母能骄傲一把,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他们就是孝子。
围观的老头们很羡慕哦,青壮年们可受不了自家父母的心酸的眼神。
而且大家聚到一起就容易羡慕嫉妒恨的说话。
“看到没,今儿个刘老头和老赖头儿两个人得瑟起来了!”
“人家得瑟那能得瑟起来,谁让人家儿子孝顺呢,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哦。”
“谁让人家是咱们坊里,最先睡上火炕的人家呢。行了行了不说,俺家当家的回来了,这次说什么也得先给爹娘盘上炕!”
“俺家也是,早晚摔土坯子,就等着来泥瓦匠给盘炕呢,咱们壮年还能扛冻,这孩子跟老人可受不了。”
“俺家也决定了,都已经摔出来三个屋子的土坯子,要盖就直接全部到位。听说要安上锅呀,第二天早上洗脸的水都是温乎的。”
……
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在讨论着火炕,因为火炕今年年都过得非常的好。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就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个盼头,越过越有滋有味。
除了京城,其他的北方府城的老百姓也都住上了火炕。
而且城中最繁荣的地方,也都有一个大箱子,箱子写上‘版权费’只需一分钱。
没有人感动这箱子里面的钱,就连小偷小摸的混混们都不敢动,感动‘唐府’的钱,那得被自己父母腿打断,肋巴扇打骨折。
这火炕可是个好东西,外边下着。鹅毛大雪,屋里边暖洋洋。
屋子有多么暖和,老百姓的心就有多火热,不少老百姓们纷纷多投上一两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