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队探路的马队外,他几乎把剩下的骑手全部撒了出去,游曳在沂城百姓的两侧。发现有企图成群结队逃离的,就将他们驱赶回来,不听话的直接斩首。一天砍了十几个人之后,还敢逃离的顿时少了很多。
这第二天的行程,陈武有意照顾跟随的百姓,减少到了十五里。
对于身子骨已经逐渐养起来的义勇营来说,这个行程已经算比较轻松;对精锐的太平营士兵,更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但对拖家带口、饭也吃不饱的沂城百姓来说,仍旧是一个承受不起的负担。
于是,第二日宿营的营地,周围再度抛了大堆的衣衫和杂物。
第三天!
这次陈武甚至没有一清早就拔营,而是先示意义勇营和太平营继续训练,待快要中午的时候才出发,行程更是恢复到了长山镇刚举事的时候,每天大致十里。但是,经过前两天的赶路,再加上始终吃不饱,后面跟随的沂城百姓已然疲惫不堪,不得不再次抛却仿佛搬家一般携带的物品。
无用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过冬的棉服被褥等等……
当这些东西也被抛掉,甚至开始出现几家人合用一口锅,轮流来背的时候,这些沂城百姓的负担终于被减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地步。到了这个地步,义军的行进速度变得平稳下来。这些从百姓初步变成了合格流民的家伙们,总算可以比较稳定的跟上义军了。
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上百人从流民队列中消失,其中大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或是因为奔波劳累而死,或是因为实在跟不上义军而掉队、最后沦落荒野饿死,再不就是被一群陆续汇集过来、吊在流民大队后面的野狼和豺狗袭击。其他流民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变得麻木,不再去过多思考什么。仅仅是竭力跟上义军,然后吃个半饱,在饥肠辘辘和疲惫中迷迷糊糊的睡过去,然后等待新一天的轮回。
这正是陈武希望看到的、最合格的流民——没有思想,不会闹事,为了一口饭什么都肯干。
………
隆山府。
跟一周前的轻松比起来,现今的城守府已经是一片愁云惨淡。出征之前,几乎所有文武官员都信心满满,认为平定那帮叛军是手到擒来。六百官军出发后,张城守就一直在等待胜利传回。结果两个星期之后,喜讯没来,反倒来了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