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老了,心善了,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只要不触碰哀家的底限,愿意留她一命。
乾清宫里。
佟宝珠看着请战的折子,回忆着,她学过的历史。只记得台湾是在平三藩之后收复的,主将就是写这份奏折的人,叫施琅。至于收复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做了什么准备,一概不知。
课本是只记大事件,没大事件的地方,几十年都是一笔带过。
施琅不是在沿海管理水师吗?这里的施琅,怎么署的名字是禁军内大臣呢?
“贵妃有什么看法?”康熙批完了手里的折子之后问。
佟宝珠搁下折子,迟疑了片刻之后问:“施琅是谁?”
康熙用他自认为贵妃能听明白的话,简单描述:“原来是明军,降了我大清,后来又叛变了,投奔了郑成功,转头领兵攻打我大清。他们内部出了矛盾,郑成功诛杀了他父兄,他又降了大清。力主收复台岛。朝廷不敢重用他,又担心再次叛变,就把他调来了京城里。”停顿了一下,道:“在京城里十几年了。”
佟宝珠:“……”在历史的留了名的英雄,其经历这么曲折!竟然投降两次。吴三桂投降了一次,都被无数人骂,认为他坏得连《贰臣传》都没资格编入。看来,不怕干的坏事多,就怕没干过真正的好事。
干过一件真正的好事,就能白遮黑,历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