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是俺老张罪有应得,对不起将军和大都督的栽培,俺老张死不足惜啊。可······可俺不愿就这么窝窝囊囊地这么死了。
大都督,请你转告将军,俺张胡子就是千错万错,可不是个孬种,俺不能错过杀胡虏的时机。念在我跟着将军多年征战的情分上,我愿戴罪上阵,拼死战场。请将军成全我一个军人的善始善终吧。”
“唉!”欧彦叹了一口气,说道:“都这个时候了,还说这些有什么用。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欧彦艰难地说道:“有些事情,你还得忍受一下。明天会有一场公审大会,此事将军让在‘阳光下晒一晒’,警醒一下众将。”
“啥!”
张胡子“腾”的站了起来。
······
公审并不是后世特有的一种审判方式,更不是一种舶来品。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公审是西周的“国人暴动”,公审周厉王。
其实公审的宣传、教育意义要大于案件的本身。
为了震慑军中兵将,也为了改善移民对大同的看法。黄明远顶着最大的压力,决定召开公审公判大会。
这一日,整个大同的人都汇聚在城中的大校场内,观看这场闻所未闻的公审。移民站在台前,而当兵的则是站在台两侧。
王老汉和一个青年作为苦主,来到台上。青年叫段偃师,是借住在王老汉邻居家的游学士子,就是他给王老汉写的状书。
王老汉上了台,看到四周人山人海的景象,早就吓得腿都伸不直了,哪还能说话。于崇无奈,只得让段偃师代表他。
这时众人还不知道牢里的事情。
公审之前,有几个同僚提着食物来看望张胡子,给他送上一碗断头饭。张胡子看自己喝酒不痛快,便要让几人陪他一起喝。
酒过三巡,几人也有些醉意。这个时候,本来已经喝得醉醺醺地张胡子忽然清醒起来,一把将一人腰间的刀抽了出来,横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场上形势突变,这几人的酒意早就被吓醒了,连忙上前阻止张胡子。
张胡子用刀横在脖子上,说道:“什么狗屁公审,还不如老子自决,在这么多人面前,受这样的屈辱,士可杀,不可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