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名队员对球队的帮助很大,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中邦不可能排名积分榜次席。当然,他们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安荣。唐凌和刘建伟是安荣说服俱乐部签过来,没有安荣,这两人还不知在什么地方混日子呢。
尽管这三人表现出色,可是国字号球队却与他们彻底无缘,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在中甲踢球,不是在中超。要是在中超有这个表现,绝对是国奥队和国家队的常客。
安荣看了一会儿,觉得有点累,便为自己沏了杯茶,休息一阵后再继续看。
他不会再看球队的比赛录像了,他是要学习,不过他不会学习国内的东西,他要学习欧洲先进的足球理念。
在2000年到2005年这期间,安荣曾在欧洲学习过,但时隔多年,欧洲足坛最主要的战术打法也在逐渐改变。比如曾经叱咤风云的古典前腰已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前腰前置法”或者“前腰后置法”,还有一种更先进的“无锋战术”。安荣曾在带领育英中学时,便尝试过这种打法,可是他现在不敢了,因为那时候他手里有一张名叫“张述杰”的王牌,现在却没有
既然欧洲人的战术在时刻创新着,那么安荣也必须时刻学习,否则他就会逐步沦落下去了。其实安荣很清楚,自己身在中国不管怎么去学习,都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和一些理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切感受到欧洲足坛新颖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就好像学习英语,在国内的学习效果肯定不比在美国,环境造就人才,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这种学习不是靠安荣一个人就能成功的,他的队员也得学习,球员的学习方式和教练的学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如同老师和学生,老师要学,学生也要学,老师是把自己学到的教给学生,学生则是接受。一个是“教”,一个是“用”,队员们要像学生做习题那般由易到难,逐步的和强队进行比赛,累积经验,锻炼自己。
可是安荣没有机会带队出去锻炼。当初米卢蒂诺维奇执教中国队时,便带着中国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和拉练,这第一场比赛就是对阵日本,第二场就是南斯拉夫。米卢执教中国两年半,除了参加亚洲杯、世预赛等必要赛事之外,其他比赛的对手几乎都是强队,至少比中国队强得多。
尽管现在的中国队也有和法国等欧洲豪门交战,甚至还战胜了法国,但是不得不说,运气占据了很大成分。从整个球队的精神气面貌来看,“高家军”是不如米卢那支中国队的。那时的中国队虽然输球不少,可是却能给中国球迷献出很多精彩,赢不了球不是中国太差,只是对手太强。
后来米卢走后,中国队渐渐的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只是在2004年亚洲杯有一个“回光返照”,然后很快便现出了原形。没有了米卢的网式足球、没有了享受生活、也没有了《热血男儿》。
米卢的离去曾给中国队造成了很大的真空,有段时期中方教练和国脚们甚至无法回答“中国的技战术有没有提高”这样的问题。米卢对中国队的影响是空前的,在他之后的那些国内教练,似乎又回到了老旧的打法,不懂得与世界足坛的战术理念接轨,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人的怀旧情结。
当初朱广沪接手中国队时,就提出要发扬“疯狗精神”,他说我们技术比不过人家,就要比身体,要敢拼、敢抢!他的本意是指球员们在球场上要勇猛顽强,即使比分落后也不可放弃,就像德国队那样,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给人一种日耳曼战车驾临的感觉。
然而由于自身执教观念不同,对战术理念的理解不够,中国队员非但没有表现展现出永不言败的精神,反而彻彻底底的被朱广沪教成了一群“疯狗”。一群只会乱咬人的疯狗。
再以高红波为例,虽然高红波没有实施什么“疯狗精神”,还曾有击败法兰西和太极虎的壮举,这是连米卢都没有办到的。但这能说明他比米卢伟大?不是,弱队胜强队,少不了一点运气。高红波在战术上仍旧墨守陈规,没有什么提高,从他对张述杰和李慕等人的使用上就能看得出来,那真的只是一种老式打法,这种类型的“下底传中”是很多年前欧洲球队使用过的。
当安荣看到张述杰被高红波安排在禁区站桩的时候,气得立马就给郭凡打了电话,很委婉的把高红波骂了一遍,他还说“张述杰那么优秀一个前锋,就这么被高红波用废掉了”。
但是安荣也没办法,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曾经的弟子在高红波手下从一个全能前锋变成一个站桩式中锋,他无力去改变。
此刻,正坐在沙发上的安荣喝了口茶,闭上了眼,揉了揉太阳穴,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突然,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响起来了。
他拿起手机一看,是郭凡打来的,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喂,郭凡。”
“哈哈,荣子,中午没休息吗?”电话那头传来了郭凡的声音。
安荣笑道:“明知故问。你知道最近我都没有午休的。”
郭凡笑着不答话。安荣又问:“那你找我是不是有事?”
“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想想问问你,是不是还在观察球员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