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宁妃宫中的路上,关雎一直都十分沉默,甚至微微走神。
“这一路上在想什么?觉得淑妃可怜?”宁妃的语气变得有些厌恶和不悦。
“民女只是想到了幼年时听到的一个故事。”关雎回过神来对着宁妃细细解释。
一个普通村落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孩子,家中贫困,好不容易将孩子养到七岁,孩子却突然想要读书参加科举。
但他们家连日常的吃饭都要吃不起了,哪里还有钱去买笔墨纸砚。
孩子知晓家中的真实情况后,并没有哭闹,而是去求了别人家,让对方帮帮自己,说自己很想读书。
对方并没有一口气拒绝这个孩子的请求,不过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想要他们出钱供那个男孩读书也可以,但是前提是男孩必须杀了自己的母亲,并且以后跟着他们生活,成为他们的儿子。
男孩在纠结思考过后,答应了对方的条件,亲手解决了自己的母亲。
“这个故事是我年幼时听身边的老嬷嬷说得,但始终没有最后的结果,方才恍惚间想起来,也不知这位母亲是否会怨恨自己的儿子,儿子是否会在多年后后悔。”
宁妃娘娘神色不变,但眼神却锐利起来,上上下下像是在对着关雎进行某一种新的审视。
“母亲为了儿子永远都不会后悔,也不会允许儿子后悔。”宁妃顿了顿缓下口气,“你还是刚刚及笄的小姑娘,你不懂,母亲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不管年纪多大,但总能敏感察觉到自己孩子的想法。”
“况且你这个故事中,那个小男孩不过才几岁,而他的母亲比他多活了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轻易被儿子杀死,除非她准备好了,她想要成全孩子读书的心愿。”
宁妃这些话像是随口说出来的,但是在关雎心中却掀起了惊天大浪。
正殿中伺候的宫人不知什么时候全都退了下去,只剩下宁妃娘娘和关雎两人。
“本宫知晓关姑娘你师从紫云道长能算出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情,但既然是不知道的事情,关姑娘最好也装作不知道,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关雎张张嘴,但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