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夫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还能点出这行业前景好和辛苦,可辛苦归辛苦,用他师傅说得话就是:不吃够那个苦,你哪来的宝贵经验?
而且他也喜欢开车!
两人兴致勃勃讨论起运输方面的话题。
骆常庆还就上一世各种大车被人恶意碰瓷、拦路抢劫的经验给他讲了不少案例。赵为国听的很认真。
他并不觉得惊讶,有些类似的案例他在师傅那里也听说过。
他们单位有老师傅出车,车上都放着两把□□壮胆,还放着些别的东西。
这时候的枪.支管理还没有那么严格。
骆常庆听赵为国提起也没觉得很惊讶,道:“你要准备跑运输,不光得弄点防身的东西,也得学点防身的技巧……”
赵为国没想到跟他小姨夫在运输这一方面还能有这么多的共同话题,两人说起来没完了。
廖春华听的心惊胆战,开个卡车不应该威风凛凛吗?咋还这么多危险呢?
还道:“听着都吓人,不行咱不开卡车了,跟着你爹开开拖拉机,要不就卖卖衣裳。”
骆常庆安抚地冲他娘笑道:“在外头跑都不容易,都有一定的危险,不过为国机灵还稳妥,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赵为国听着,胸中升起一股豪迈。
聊了一阵,才又说起是进货还是继续以往的模式。
骆常庆给他们下决定:“进货吧,为国打算攒钱买卡车,就把本钱再投进去,争取早点把卡车开回来。”
“你们还是一起,拿出一部分钱进货,等运动风过去了再说。”
起货利润高,赵为国能早点实现他自己的目标。
一辆卡车啊,不是一辆三蹦子,说买明天就能开回来。
赵为国确实稳当,他拿证比很多人早了不少,就路上经验欠缺的很多,等卖上一阵子衣服还是回去跟着师傅跑,多练练。
骆常庆看着老娘,“我主要是担心你,一个老太太手里握着这么多钱很危险。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能说漏嘴,甭管谁问就说给我干。”
“我知道,过去这阵子我还是卖茶叶蛋,一个鸡蛋才能挣多少?大家也知道!”廖春华忙连声保证。
心里倒是直琢磨,赵为国挣钱是为了攒着买卡车,她买点啥呢?
再在村里起座三层小楼太打眼,小儿子说了,还是捂着点比较好。
先攒着吧,回头看看啥东西好再给自己添点。
别说,现在日子好了,吃穿上的享用比以前好了太多,再让她抠抠搜搜节省着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她还不适应了。
家里现在还有两千多套衣服,骆常庆重新跟他们算了账。
结果两人发现,按批发价他们身上的钱合起来居然不够,居然进不起货。
他小姨夫以前是多信任他们啊……
赵为国哭丧着脸:“小姨夫,要不我们还是拿提成算了。”
骆常庆嘴角微抽:“是呢,来银行这一趟折腾啥呢?”
但还是不一样,人能亲眼看见自己的收益和光过个耳朵,感觉完全不同。
赵为国交大额存折的时候交的很平静,再让他把怀里还没捂热的折子交出去,就肉疼的鬼哭狼嚎。
因为这是完全属于他的钱。
也让他再次衡量并更加佩服他小姨夫的魄力了。
廖春华没啥感觉,就是问了一嘴:“常庆,我那张折子上的钱是你的了?”
“对,再存钱你重新开个户头。”
赵为国的也交了出去,剩下不够的那部分给他小姨夫打了张欠条,跟廖春华道:“奶,咱俩合伙,你是大老板,我是小老板。”
打欠条也不如廖春华投的多。
两人第二天风风火火的走了。
骆常庆去几个连襟家转了一圈。
几个连襟都有工作,家里条件在村里来说也算不错的,文兰几个还得照顾老小,就在本村和附近的村里捎带着卖卖。
断断续续的,每家这一个月也卖了上千件。
邻居瞧着有眼红的,老三和老四的妯娌也有犯眼馋的,但让他们掏钱进货,就都不出声了。
老三文琴家那个大伯嫂子,知道文琴是帮妹妹家卖,上门打听卖一件能挣多少钱。
文琴道:“我哪知道?我就是帮着卖两件。”
提成的事谁也没说。
文琴她大嫂就说话给文琴听:“你侄子这眼看着就得说媳妇了,家里也没多余的院子,你大哥那个没出息的挣不来……”
文琴不接话,铛铛铛的在那捣蒜。
她大嫂嘟囔了一阵,见文琴不接话,就直接道:“你帮着问问你妹妹,我们先拿一批货,卖完给她钱行不行?”
“反正她进的货也卖不了,还得让你帮着干活……”
“咱自家实在亲戚,也不怕我们跑了。”
文琴停下,抬起头一句话怼了过去:“嫂子,你做梦呢!”
钱真进了她妯娌口袋要是能抠出来,那就是她做梦了!
妯娌俩不欢而散。
骆常庆来拎了半编织袋东西,文琴跟宋开山两人都在家。
一见面文琴就道:“俺那娘诶,你可算来了!”
她小妹夫心也太大了,多少钱的东西啊个把月都不来收。
宋开山笑道:“你三姐成宿成宿睡不着。”
骆常庆不好意思地笑道:“实在脱不开身。”
发提成的时候文琴有点不好意思了,道:“我们不投本,光跟着你赚便宜来。”
骆常庆道:“有投本的买卖,我跟咱大姐二姐家都提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想法。”
宋开山给骆常庆递了根烟,拿出打火机点着,同时问:“啥买卖?”
“三姐要是不愿意专门卖衣服,不如在村里开个小卖部。”骆常庆指指旁边编织袋里的东西,“我给你们提供货,除了油盐酱醋,还可以带着卖全国各地的特产,不用出门,还不耽误给孩子做饭。”
他指指西间的屋子,道:“你们家这条件最是正好,西间收拾出来开小卖部,从西墙上开个窗户,有买东西的站那喊一声你们在屋里就能听见。”
“不像卖衣服这么挣钱,但胜在省事。”
文琴这才去看骆常庆拿来的东西,件件都挺稀罕,在村里供销社都买不着。
宋开山点点头:“也轻省,不用风吹日晒。”
他在村里干着会计,文琴开上个小卖部,挣一分是一分,也安稳。
这主意挺好,越琢磨越觉得不错。
文琴就是担心:“村里有供销社,让开小卖部吗?”说着还看了宋开山一眼。
宋开山家这边有亲戚在供销社上班,自己这边开小卖部亲戚那边会不会有啥想法?
夫妻俩有默契,宋开山一眼就明白文琴的担心,道:“他表叔在供销社上班跟咱有啥关系?那供销社又不是他的。”
文琴想想也是。
这边骆常庆道:“你们去镇上问问,最好能办个营业执照,正大光明的开。要是不开小卖部想卖衣服也行,看你们自己的想法。”
“开小卖部吧,小卖部省心。”文琴决定了。
不是人人都有股子闯劲。
这也就是觉得帮着小妹和妹夫在村里搭句话,周围村里也有相熟的人,真让她自己干,她还挺怵头。
开小卖部不错,耽误不了家里的活,还在自己家里,心里踏实。
几个连襟家离的也远,倒是正好不冲撞。
就是老二跟老四家的房子没那么正好。
文琴这里西墙是胡同,他们家还正好在胡同头上,成了几个姐妹家最先开起来的。
当然,这是后话了。
骆常庆用一天时间收账、结账,第二天一早就坐车走了。
齐城这边,文霞瞧着塑料厂的人腾房子两眼放光。
还是上回负责的那人,指挥着职工搬东西,见文霞盯着,就笑道:“这间腾出来放别的,暂时不租。”
瞧人家这门店,没想到越干越红火,看老板娘这样子,还嫌铺子规模小呢。
文霞有些失望的收回视线,不好意思地笑笑,跟他们随意聊了两句。
还以为今年的铺子能再扩一扩呢。
骆听雨今天跟着来店里了,正带着弟弟在鞋店门口的空地上玩,邢爱燕在一旁看着,等文霞回来的时候也问:“那边又腾出来了,人家租不租?”
文霞摇摇头:“那间不租,人家还要用。”
“这样哦……”邢爱燕也很失望。
店里生意不错,再扩上一间,招上俩售货员,买卖孬不了。
骆听雨小耳朵一动,过来拽住老妈的手,仰着头说道:“妈妈,咱们可以找别的地方再开一间啊。”
邢爱燕听着直乐,弯腰点点她的小鼻子,道:“诶哟,我们小九脑瓜咋这么聪明呢?还知道再开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