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光挨熊。
但是这两大袋解放鞋走到半路就卖完了。
他是不好当场往外变,不然还能接着卖。
回到大崖村,见院门锁着,开门进去一看就知道家里好几天没有人了,他打水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去了张家。
一问才知道文霞带着孩子回了石安村一直没回来。
“家里的棒子差不多到时候了,我也得回去了,等忙完秋收再回来。”骆常庆给苗大娘拿了点菜。
苗绣花忙拿了几包点心出来,让他带回去给孩子吃,看着他欲言又止的。
骆常庆见状,就问道:“大娘,有啥事啊?有啥事你只管说。”跟着一顿,想到某种可能,“是金水嫂子有啥想法吗?”
别是让文霞娘仨受啥委屈了吧?
苗绣花叹了口气,她实在张不开这个嘴。
前两天老二家的居然带了两个人回来看房子,简直让她气死。
当然,没看成。
家里锁着门呢。
还说什么,人家现在不住,等小骆家这边合同到期后就不租给小骆了,租给她带来的那对夫妇,人家每个月给的房租比小骆家多两块钱。
这不就是明着撵小骆一家走吗?
可是她不说,等刘翠云回来碰上,怕闹的更难看。
苗绣花歉意地道:“你说说…这弄的啥事啊?”
骆常庆笑道:“大娘,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呢,没事儿。正好我也跟你和大爷说一声,我们准备搬去省城住了,早也是走,晚也是走,不行你帮我跟金水大哥知会一句,这个月住完,下个月就不租了。”
苗大娘早有猜测,可真到了这个时候,既替小骆高兴,又有些不舍,对二儿媳妇更是满腹怨言。
别看两家处的时间不算长,可人跟人之间的那种眼缘真没法说,一处起来就是觉得舒坦自在,这样的缘分也很难得。
一时难受的红了眼眶。
张大爷在旁边点了根烟,吧嗒吧嗒抽了两口,才问道:“省城那边房子有着落吗?不行我让我们家老大帮你问问。”
骆常庆这才知道张家大儿子是在省城工作。
此时倒是顾不上这个,瞧着二老脸上的不舍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不过就算没这一出早晚也得搬走,索性把情况说了:“有着落,我在省城那边买了处院子,手续啥的都办好了。”
苗绣花一听,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唉哟’一声,忙问那房子咋样,啥情况,在哪个区,最后道:“我们在中清有套院子,老大战友家里住着……”
“那挺好,等哪天您跟大爷去省城玩,到我们家吃饭。”
老两口又高兴起来。
说了会话,骆常庆回去把收音机和风扇拿上,赶公共汽车去了。
张家,苗绣花叮嘱老头子:“别跟老二他们说常庆买院子的事,就说让他媳妇闹的人家没法住,住不下去了。”
不过本来也是。
小骆或者文霞要正好碰上刘翠云带人来,心里肯定不舒服,咋能继续住下去?
“我知道。”张大爷抽着烟,难得说句难听的,“挺好的关系叫她来里头搅和的……”
“她带来的那两人古里古怪的,瞧着不像啥好东西。”苗绣花嘟嘟囔囔的,“折腾吧她就,这回如她愿了。”
骆常庆驮着一袋子解放鞋去坐车,这回倒是没在公共汽车上卖,连自行车一起封到车顶上,回了公社。
下车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摆摊。
车子到达公社,他下了车先去吃饭,结果在火烧铺跟廖春华相遇了。
娘俩一对眼,都高兴。
廖春华是高兴又能卖豆饼了,上回那豆饼可好卖了,好多人没买上,这段时间光来问她。
——小儿子等于豆饼。
骆常庆也高兴,找到分销商了。
一会儿让老娘在这里看着摊子,他回家一趟看看老婆孩子。
“常庆啊你可回来了,那豆饼啥时候能到啊?你这是拿的…你瞧我这脑子,文霞跟我说过,这全是解放鞋啊?多钱……”廖春华咬着火烧过来看。
骆常庆推着她坐回去,道:“不着急不着急,先吃饭,吃完饭你慢慢看。”
他要了六个火烧,一碗玉米面粥,一次卷俩火烧,三两口就吞下去了。
廖春华见儿子比上回还黑还瘦,知道这回出去不轻快,也不知道能弄回来多少豆饼。
又看他吃的狼吞虎咽,也一阵心疼:“早知道你今天回来,那茶叶蛋我就给你留两个了…慢点吃,别噎着。”
骆常庆吃饱喝足一抹嘴,舒坦不少。
火烧铺老板知道他要卖解放鞋,问多少钱一双。
“九块五,平商鞋厂的解放鞋,带回来的不多,卖完下回就不知道啥时候再回来了。”
廖春华也忙道:“可不是,这回出去待二十多天呢。下回说不定就得涨价!”
骆常庆暗笑,他娘可以啊,也是张口就来。
这种鞋价格透明,店家一听他才卖九块五,当即掏钱要了三双。
做完这笔买卖,骆常庆拉着老娘找地方说话。
“豆饼你上次给的本钱是一千五百斤的……”
“我这段时间又挣了不少,全给你,多给我匀点。”廖春华忙道,“还有这解放鞋,就这些还是还有货啊?你弄回来多少?我卖完豆饼的钱当本钱给你,你先给我留点我带着卖呗。”
骆常庆笑:“行啊娘,你是挺会算账,这跟空手套白狼没啥区别啊。”
廖春华也有些不好意思,捣了他一拳,嗔道:“看你说的,你不都让文霞给我捎信了?要不今年那棒子你不用给我了。”
“行行行,你先带着卖吧。”他左右看了看,小声道,“这鞋子进价七块五,咱卖九块五,要想卖的快,就得比供销社便宜。豆饼一会儿给你拉过来,这两天你先别卖茶叶蛋了,先卖豆饼,再卖鞋……”
张嘴多报了两块五的进价。
他得控制好老娘这边的进账。
老太太挣的钱够她自己花就行,让她把家里该添的添上,该换的换了,手里有俩余钱够她吃香喝辣就足矣,太多了容易出问题。
两块钱的利润就已经快把廖春华砸晕了。
她要是一天卖十双,不就是二十块钱啊?
还有豆饼,别看利润低,也比卖茶叶蛋挣钱,关键是卖的还快。
“那我先不去收鸡蛋了?”
“别去了,你帮我在这儿卖着,我回家看看。”
“那啥,这算我的不?”廖春华扭捏着问。
骆常庆气乐,道:“这算我的,帮我看着摊子,我回去借牛车给你拉豆饼,你好挣本钱进鞋。”
“行行行,我保证给你看好了。”廖春华嘿嘿直笑。
小儿子不好掇哄啊。
跟她交代了下数量、码数,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过去买了两瓶汽水带上,骑上车子往回走。
半路把收音机跟风扇拿出来放到垛篓里,顺道去看了看家里的玉米,绕着回村。
刚进村就有人跟他打招呼:“哟,常庆回来了啊?咋这么黑了呢!你那豆饼还卖不?咋听说你们准备搬回来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