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郡说是大凉军的地盘,但是朝廷大军刚刚占领,民心未附,地形未熟,更有大量的小城将士还算是“赵广”的部属,对大凉军抱着仇恨的态度。
虽然他们对江陵军也未必有好感,但至少江陵军与大凉军算是在“公平”的状态下一战。
至于挑选的目标,必须是南方江夏的敌军主力。
江夏方向有一万敌军,而襄阳方向仅有五六千之数,对于江陵的威胁,自然是江夏方向更大一点,而且敌军主要的攻城器械也集中在江夏。
襄阳的兵力并不足以威胁江陵城的安全,杜鹏就用担心他们从背后直袭江陵。
真正让杜鹏下定决心的,却不是激进主战的将领,而是那些胆小保守的将领。
因为大凉军在江陵郡腹地搞得天翻地覆,也使得许多的将领难以安心在前线作战,相对于激进求战派将领,他们更希望主公能领军撤回江陵去平定内部,将大凉军驱赶出去。
就算是让江夏与襄阳的大凉军会合又如何,他们的总兵力依然不足,合兵一处之后,同样无法与江陵大军正面对抗,何况大凉军摆明了不想跟江陵军决战,自然是稳固内部更加重要。
杜鹏心中警惕。
表面上看,这些保守的将领说得也有道理,然而身处战局之中,他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都是部将们想出来的“借口”!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他们内心的不安与隐藏的恐惧!
假如杜鹏真的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一战未打自己先撤兵,那会给所有将士强烈的心理暗示。
他们可能是怕了大凉军了!
甚至那些激进求战的将领也会被泼上一盆冷水,如此全军士气都难以维持,后续与大凉军交战,将会越来越被动。
不行,我绝不能让众将求战之心冷下来。
即使要安定内部,也不能是现在。自从与大凉军交手以来,江陵军还没有占到一丝便宜,嘴上不说但军中必定隐藏着不安的情绪,觉得江陵军不是人家的对手。
必须要先得一场胜利。
杜鹏下定决心,召集众将商讨进兵之事。
激进派的将领听到主公之意,都感觉非常振奋,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胆小的保守的将领也没话好说。
至少现在大家的士气是被提起来不少。
对江陵军来说,还有一个有利之处。
他们一直摆出龟壳战术,行军保守,大凉军已经习惯了,不论陆上水上,都认为自己占据主动。
这时,江陵军突然激进进军,发起进攻,能打大凉军一个措手不及。
大胜嘛,不敢说,但有机会得到小规模的胜利。
众将皆以为然,既是如此,那么兵贵神速,不能给大凉军反应的时间。
各营将士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包括大江之上,水军船队在能抽调的范围之内也开始秘密集结,水陆并进,不论在何处遇到敌军,都放手进攻,临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