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莱茵兰会战(1)

在看穿了法兰克军的真正意图后,伊塞尔便赶忙用信鸽向“布舒边界”周边的据点传令,要求那里的守军即刻赶往“布舒边界”,拦截法兰克军。

虽然时间紧张,但总算是赶在法兰克军兵临“布舒边界”之前,集结好了3700余名士兵。

在调兵死守“布舒边界”时,伊塞尔给这些负责守卫“布舒边界”的士兵们下达的命令是——最少要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等48小时过去后,就可以撤离“布舒边界”了。

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而不是让士兵们死守到底,这就是伊塞尔的高明之处了。

如果让士兵们死守到底的话,只会让这些士兵们的士气下滑。

毕竟——面对30万法兰克军的进攻,死守“布舒边界”跟送死没有什么两样。

士兵们不是傻瓜,让他们执行这种含糊不清的送死任务,只会让他们的士气下滑,搞不好还会临阵叛变。

只有那些精锐地不能再精锐的士兵,或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让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执行送死任务。

但是——定下了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那结果就不太一样。

伊塞尔就给“布舒边界”的守军定下了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等48小时过去后,就可以撤退。

知道自己守多久就可以撤退,以及不知道要守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撤退——这2种心态带给将兵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会让将兵们感觉有目标、有活下去的希望,士气就会高涨。

后者会让将兵们感觉没有目标、感觉是在等死,士气就会跌落。

这就是伊塞尔的高明之处。

心中知晓只要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撤退、就可以活下去的这3700余名士兵,依托着坚固的据点,对30万法兰克军展开了顽强的阻击。

虽然在法兰克军的猛攻下,他们的据点摇摇欲坠,但直到最后仍旧屹立不倒。

尽管过程艰难,但这3700余名士兵也总算是顺利完成了他们的作战任务,在“布舒边界”这边成功拖住了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

任务完成后,还活着的士兵赶忙撤离了“布舒边界”。

“布舒边界”就此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在布列颠尼雅军的士兵都撤退后,法兰克军轻轻松松地穿过了“布舒边界”,进入了布列颠尼雅帝国的本土。

布列颠尼雅帝国耗费重资营造的莱茵战线,就这么被法兰克军突破了。

不过,这3700名士兵的努力并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