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极小概率事件,卫星,被击毁了!

赵奕已经完成了空间阻隔效果下,磁场会吸收空间释放z波的理论,并且很确定理论是正确的。

同时,失去空间阻隔效果的磁场,也会快速释放出吸收的能量,很大可能就是直接释放z波。

磁场增强再释放的过程,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粒子能量。

粒子能量就和磁场形成的原理有关了,比如最简单的磁铁,原本自带的磁场强度就会降低,因为形成磁场的内部粒子,能量损失了一部分。

换做是电能驱动形成的磁场,吸收和释放过程,都会耗费的电量。

其实和普通充电电池的效果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材质制造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损耗,使用次数多了,也就会让电池的容量大大减少。

电能驱动形成的磁场,好处在于消耗的是外在的电能,维持也需要持续不断的耗电,而不是真正去损耗形成磁场的材料。

当然了。

现在主要还是要进行基础实验。

数学理论,毕竟只是数学理论,数学理论构造是非常复杂的,不像是‘1+1=2’的清晰表达,粒子数学的逻辑成立,只能说明原理很可能存在,具体的数据就要实验来测算了。

赵奕很确定原理是正确的,但没有实验的帮助,就无法找出空间阻隔效果、z波能量以及磁场强度的关系,而三者的具体数据关系,直接关系到空间解析问题。

这次的实验对理论完善还是非常重要的。

毫无疑问。

董利华对于实验非常的感兴趣,他畅想一下z波能传递几百公里,就感觉浑身热血沸腾。

z波可是能引爆核-弹的,不止是引爆核弹的效果,z波可以有效的摧毁运作重大的发动机,越是内部燃烧剧烈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天空中的战斗机,发动机舱被z波击中,会直接发生剧烈的爆炸。

哪怕战斗机不是发动机被击中,结果也不会有多好,z波穿透人体也具有一定的伤害,而穿透运作中的电路,由于大大加强粒子活跃的效果,电路的电流呈几十、上百倍的增强,很可能造成直接的损毁。

总之,战斗机被z波击中绝对没有好下场。

反-导来说,效果也非常好。

任何高性能的导-弹都会带有电子、雷达系统,尾部也会有高能燃烧的推进器,尾部被z波击中,肯定会直接发生爆炸。

换做是前端被击中,常规的导弹还好一些,因为z波不会和没有燃烧的炸药发生反应,电子、雷达系统被击中,也只是无法运作,发生短路也不会出现爆炸,而核-弹被击中,实验已经证明,肯定会直接发生爆炸。

当然了。

核-弹在几百公里的高空爆炸,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所带来的辐射会影响大片区域,会蔓延到整个地球,还可能对全球的气候造成影响,但不管怎么说,几百公里的高空,已经完全脱离了地面、远远的高过了云层,后续的影响就是全球问题了,要比地面爆炸的结果好太多了。

董利华都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实验,但实验规划、准备都是需要时间的,赵奕说出了实验要求,董利华听着也感觉很郁闷。

因为实验需要两台反重力装置,而三号机已经损毁,他们只能使用二号机,和性能很差的一号机。

反重力团队一直都在建造实验装置,他们已经建造了4号机和5号机,但因为应用的技术更加高端,也希望见到出性能更好的实验机,两台机器一直在进行调试。

之前的3号机就是主力试验机,3号机的性能非常强大,功能也非常优越,高功率只是一方面,3号机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反重力效果,悬浮高空五公里,并高性能的开启空间罩,迅速的释放出z波。

4、5号机的性能更好,但还是在不断的调试中,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验。

实验机和售卖的装置不同。

航空集团对外售卖的反重力装置,性能是非常差的,最高端的也只支持普通的悬浮,而里面的高能光束排列,效率是非常差的,就导致开启最大功率远远不足以开启空间罩,更不用说释放z波了。

如果想要让普通反重力装置开启空间罩,就必须对于高能光束进行重新排列,也就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增加内部高能光束的功率也是一个办法,但是效果非常的不好,这主要是因为高能光束排列的功效低,产生100的能量,90以上都浪费掉了。

普通的反重力装置想要在高能光束排列不变的情况下开启空间罩,就需要把每一个高能光束提升二十倍的功率,并且开启最大功率持续运转两个小时,才刚刚达到实现开启空间罩的最低要求。

所以反重力技术公开了很久,装置也售卖了很多,都没有机构、企业发现空间罩。

当然了。

以上都是额外的话题。

现在反重力团队只能用1号机和2号机进行实验。

董利华重新振奋精神,站在一线指挥做实验准备,同时也把实验的消息进行了上报。

针对z波的研究探索,高层无疑是非常关心的,因为z波是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

三个星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