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汪百川的实验团队,对于核聚变点火技术感到非常的震惊。
这也增加了进行实验研究的信心。
每个人都非常的积极,氘氘反应项目进行的很顺利,利用不断进行点火爆炸实验收集到了很多的数据。
于此同时。
其他相关的核聚变论证研究项目,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当公开进行大量实验论证相关研究,参与的人数自然是非常多的,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就不可能了。
国际上也有了不少的报道。
好几个机构汇总消息都认为国内已经开启了核聚变论证的研究。
这个消息令人惊讶。
很多学者也以此讨论起来,“现在进入了实验论证阶段,也就意味着未来很可能正式进入研究。”
“论证阶段就是技术积累阶段,是为可控核聚变项目装置设计做准备的,如果能够通过论证阶段,下一步就是设计了……”
“当真正进入到设计阶段,大概率就会开启项目。”
“即便现在只是进行论证,也是唯一了……”
之前国际上有过很多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学术会议,但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会发起进入核聚变项目论证。
两者的阶段完全不同。
学术会议就只是讨论相关的技术。
大部分研究都是从讨论开始的,积累了足够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以后,再由个人、机构或国家牵头,并寻找足够多的投资赞助才能开启研究。
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入论证阶段也很不容易,因为牵扯的技术实在太多了,真正进入到项目中,投入的经费也是海量的。
这种研究要以举国之力来完成。
国际上的舆论多数还是不看好研究的,主要感觉核聚变技术太高端,不是近年能够掌握的。
核聚变研究被认为是百年项目。
有科学家就曾经表示说,“如果人类能够在21世纪内,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速度就已经相当快了。”
“想要完成控制核聚变,我们还有很多未攻克的领域。”
“从材料到设计,从设计到技术,即便只是讨论,都有很多无法想到解决方案的问题。”
这也是舆论的主流论调。
不过国际舆论并没有影响到核聚变的论证项目,因为国家是真正投入经费去进行论证研究的。
个人以及参与的机构,也只是负责自己领域的研究,他们拿到了经费,自然也希望能有成果。
同时,有些人还有了信心。
比如,汪百川的团队。
他们最开始对于核聚变的研究也没有信心,但后来了解了最新型的点火技术以后,忽然觉得控制核聚变是有可能实现的。
汪百川私下里就说道,“我们知道了点火,那肯定是一项非常非常恐怖的技术。”
“在湮灭力场的技术领域,我们是世界第一。”
“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很可怕的技术?或许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在这个研究是王浩院士发起的,他们掌握什么保密性的关键基础也不可能说出来。”
“就像是空舰飞行器,超级隐形技术……能想象吗?”
“反正,我觉得有希望。”
王浩的名字确实能够带给人信心,放在实际上,他也足以被称作是‘传奇人物’。
很多人都觉得跟着王浩做研究是有前途的。
这就是信心的来源。
近一段时间里,核聚变论证项目也进入到‘收获期’,两三个月时间已经足以让一些论证和实验有点小成果了。
所以汤建军和王烨都非常的忙碌。
他们负责核聚变论证项目相关的工作,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好多的成果和想法提交上来都需要去管理、审核。
他们商议了一下,决定建立核聚变论证项目委员会。
核聚变论证项目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团,负责一个个成果项目的评审记录以及其他工作。
这样论证项目就能有条不紊的推进。
与此同时。
王浩也忙碌起来,他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
目前,f射线实验基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微米级颗粒性材料支持建造的f射线发生设备。
这个工作一直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