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和个人心态有关。
邱会安是那种很专注的人,自然会享受做研究的过程,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不一样了,可能会觉得毕业后更加轻松。
王浩不由得想到自己读博的过程,记忆中跟着潘卫国老师一起,一心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似乎确实是很不错的回忆!
“读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能享受过程,对人生也会是一种提升……”
王浩感叹着忽然凝住眉头,口中不断念叨着一个词,“过程、过程、过程……”
“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
“更重大?”
他站在原地动也不动,努力抓住的这一丝的灵感。
他想到了‘叠加力场边缘强湮灭力的间歇性问题’,同时想到了几年前研究半拓扑体系,获得的最重要灵感。
那是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发表在《科学》杂志的实验研究内容,他们发现了一种碳、氢、硫的混合材料,高压环境下实现了室温的转变温度。
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二十摄氏度,没有实现超导转变温度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强度,要高于十五摄氏度,实现超导转变的情况。
简单来说,还没有进入超导状态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更高。
那就可以用‘半拓扑体系’来解释,也就是混合气体通电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态,没有拓扑的强压环境下,单侧缺口结构应对湮灭力的反应更大。
这个实验发现当时就引起了国际震动,而王浩则从中找到了灵感,通过计算完善了半拓扑体系的数学构造。
现在王浩则是想到了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既然交流电方向不断改变,引起了导体内微观形态不断被拓扑,从而导致制造的反重力场边缘出现了间歇性问题。
那么不进入超导状态,不就可以了?
在没有进入超导状态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微观形态被拓扑’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间歇性问题。
以此来制造的反重力场,肯定是恒定而连续的,制造的叠加力场边缘也会是连续的,也就解决了场力间歇性问题。
“有道理啊!”
“只要不进入超导状态,自然就不存在场力间歇性问题。”
“所以,只要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在没有超导转变之前,就能够制造出反重力场,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到时候,就可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王浩思考着眼前一亮,马上转身朝着外面走去,他要去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我们要做材料的基础研究,反重力的基础实验!”
“要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在没有进入超导状态前,就能制造出反重力场!”
“这对于强湮灭力的研究至关重要!”
“……”
王浩说明的研究方向,让好多人感到惊讶和诧异。
在他们看来,反重力场本来就是超导状态制造出来的,又怎么能在未实现超导状态时,就制造出反重力场?
何毅、向乾生、颜静等人都明白过来,因为他们曾经做过这个研究,甚至更深入一步,是去找一种材料,能在临近超导状态时,制造的反重力场强度更高。
后来国外有团队有了发现,王浩也以此完成了半拓扑体系的构架,研究就没有继续下去。
“这个研究竟然和强湮灭力有关?”何毅听着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王浩很确定的点头,“没错,这能帮助我们解决间歇性问题。”
“现在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制造出反重力场,也不要求强度更高。我们可以用最基础的设备,多测试一些材料。”
“明白了。”
何毅、向乾生等人一起点头,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
王浩确定下来的新方向,想要拿出成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研究只是对各种材料进行测试,使用的也只是最基础的反重力设备,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进行实验。
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需要的也只是时间而已。
现在只需要等结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