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这不是很明显吗?你们没给钱啊!!

王浩和别人寒暄以后还帮着介绍一下栾海平,那个场面说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唉~~~”

最后栾海平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后有像这种会议,还是你们去吧,我把名额给你们。”

“这种交流的机会还是你们去比较适合。”

“我老了,已经不行了……”

……

王浩在综合楼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教案。

晚上是《理论物理基础》,他之所以赶着回来,就是为了不错过课程。

ns方程的研究很重要,湮灭力的研究也很同样重要。

而且他感觉在物理的研究方面,自己的进步速度非常快,每一次上《理论物理基础》,都感觉自己在基础内容上收获很大。

当天的课程也一样。

一节课的时间,任务收获了两点灵感值,感觉对于微观数学体系,又有了新的收获和想法。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王浩就去了教研室,整理自己在ns方程上新的收获。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王浩喊了一声抬起了头,就看到栾海平带着一个中年人走进来。

“没打扰吧?”栾海平客气的说了一句,走进来把中年人让着坐下,随后介绍道,“这是崔勋年教授。”

他随后简单做了一下介绍。

崔勋年的称呼是‘教授’,实际上是一名空地动力学的研究员,在某装备基地,长期从事飞机低空飞行的研究工作。

王浩听罢顿时肃然起敬。

国内有好多专家从事军-事装备上的研究。

从事类似研究的人员几乎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范围内,即便是有很多重大的成果,也不会被报道出来,可以说就是默默无闻的做科研。

崔勋年就是其中之一。飞机低空飞行的动力学研究,显然和战斗机直接相关。

王浩赶紧站起来和崔勋年握手。

崔勋年看起来很严肃见到王浩脸上带着笑,却没有普通人那种市侩的感觉,浑身上下带着些军-人的气质。

他和王浩握手认识后就直接说明了来意,“我们最近在研究上碰到了问题,找了很多其他的专家,都没办法解决。”

崔勋年没有详细的说,而是递过来一份文件,打开以后上面列了个复杂的方程组,“就是这个方程组,我们希望能找到几组最近似的解,但数值代换得到的结果,实验时,发现并不理想。”

王浩听了一下差不多明白过来。

这牵扯到飞机设计的问题。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而飞机设计肯定要牵扯到ns方程领域的内容,会采用最大化减小风阻、增加发动机进气效率的设计。

但是,如何最大化解决这个问题,就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计算了。

当碰到一些高难度的设计,并且对于性能需求更高时,就需要得到更加准确的数值。

这是高难度的问题。

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来就是一个方向的研究,而大部分ns相关的方程,现有的手段根本无法求出精确解。

如果只是求近似解,近似度也是无法判断的。

崔勋年继续道,“我看了最新的报道,王教授,你在ns方程求近似解的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我真心希望你能够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王浩扫了一眼方程组,说道,“我最近还在做相关的研究,会试试看的。”

“谢谢你,这对我们的研究来说很重要。”

崔勋年又说了几句,就和栾海平一起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栾海平似乎是送走了崔勋年,回来解释道,“崔教授是突然找上来的,我也不清楚情况。那个方程组难度很高吗?如果解不出来也没什么,据说他们找了好多数学家、流体力学的专家都没有解决。”

他说着还摇了摇头。

王浩看着纸上的内容,说道,“我也只是试一试,不敢百分百保证。我最近正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时间看看也不错了解一下应用。”

“不耽误你的研究就最好。”栾海平是有些担心,崔勋年找上门会影响王浩自己的研究。

王浩摇头道,“没关系的。”

等栾海平离开了以后,王浩就认真看起了纸上的内容,是一个ns方程相关领域的方程组。

他仔细看着方程组的内容,忽然愣住了。

之前他就在想一个问题,因为很多ns方程可能不存在精确解,又如何研究无限于接近精确解的近似解呢?

现在,这个问题答案出来了。

方程组。

单一的ns方程确实是偏微分方程问题,但再复杂一些的方程组,可以理解为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难度自然上升了一个级别。

单一一个偏微分方程,都有可能无法求出精确解,偏微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更加有可能不存在精确解。

但是,却存在一种情况--

可以得出无限多的‘近似解组’,就能够在其中找出,更接近于让原方程组图像平滑的‘解组’。

这牵扯到了代数几何的内容。

原方程组解组,可不单单是实数解,还包括虚数解,虚数解组成的图像会非常复杂,因为无法求出精确解,解组映射的图像也不清晰,自然就只能以近似值代入的形式来进行模糊描述。

那么某一个‘近似解组’,可以让图线显得更平滑,就和精确解更加接近。

“这就太复杂了啊!”

王浩思考着都有点头疼,但他清楚自己的思路正确的,就开始慢慢的研究起来。

……

第二天又是有课程的一天。

《现代偏微分方程》,是王浩非常重视的一门课,因为课程可能会给ns方程的研究带来灵感。

在完成了一堂课的讲解以后,有几个学生就围过来提问,王浩一一做了解答,用了大概半个小时时间。

到这个时候,差不多可以结束了,即便学生再有问题,他也不会继续解答了,毕竟他不是给学生的‘答疑器’,多出半个小时做答疑可以了。

但还是有两个学生留了下来。

王浩抬头一看有些惊讶,是他手下的两个信息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