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灭佛!国公归!千古名言!再显异象!【求月票啊】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5566 字 2022-09-22

杨开越看越心惊,越看神色越凝重。

到最后,杨开更是死死攥紧这灭佛策,望着顾锦年道。

“锦年,这灭佛策所写,没有虚假?”

杨开惊愕,他本以为顾锦年灭佛,是因为憎恶佛门,却没想到的是,顾锦年灭佛是有更深沉的意义。

“杨尚书。”

“不加以管控的佛门对于王朝来说,是巨大的毒瘤。”

“下官之策也写的清楚,没有半点虚言。”

“佛门僧人,不纳税,不劳作,敛大夏金银,此是灭佛之一。”

“但真正恐怖的便是思想控制,读书人明辨是非,至少其目的是为入朝为官,为国效力,食君禄,忠君事。”

“然而佛门眼中,无有王朝,无有对错,执掌善恶之剑,一切由他们而言。”

“倘若佛门真正壮大,王权不如佛权,陛下一道圣旨,不如佛门高僧一言之语,那个时候于事无补。”

“灭佛,会对大夏王朝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此番灭佛成功,虽短期不利于大夏王朝,可利在千秋,至少大夏王朝永远不会被佛门控制。”

顾锦年出声。

他为什么要灭佛?

不是因为佛门不好。

也不是因为佛门得罪了他。

而是伪佛的控制。

真正的佛门高僧,他们度化天下人,是让天下人向善而行,倘若八怨神僧今日出现,是恳请自己放过那些主犯,顾锦年不会生气。

因为对方慈悲为怀,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但自己不会答应罢了。

可八怨神僧今日出现是什么?他已经掺和了朝政。

这是佛吗?

真正的高僧,是希望人人向善,而不是掺和王朝政治。

这些都是打着佛门的旗号,为自己图利罢了。

所以顾锦年灭佛之心,没有半点动摇。

此时,杨开沉默不语,他一直看着这篇灭佛策。

过了接近小半个时辰,杨开不由深吸一口气。

“锦年,这篇灭佛策,我现在就交给陛下,让陛下来看,倘若陛下也愿意灭佛。”

“老夫,一定支持你。”

杨开最终将这件事情交给永盛大帝,让永盛大帝来抉择。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

他给了八怨神僧一个机会,三日内将尸骨归还,这件事情他还可以忍一忍,如若三天内不将尸骨归还的话。

科举一结束,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行,科举之事,就全由你来负责吧。”

“灭佛策若是交给陛下,只怕这两天老夫都回不去。”

杨开苦笑一声,随后离开此地。

目送杨开走后。

顾锦年也安静下来了。

如此。

一个时辰后。

皇宫内。

当永盛大帝看完顾锦年的灭佛策后,整个人也沉默了许久。

杨开在养心殿内保持安静,没有说一句话。

等过了许久,永盛大帝这才缓缓出声。

“杨爱卿认为,锦年这策论,写的如何?”

永盛大帝看向杨开,神色平静问道。

“陛下。”

“老夫最开始只是以为天命侯只是对佛门有些不喜罢了,可当看完这篇策论之后。”

“老夫认为,天命侯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句话说错,佛门之隐患,绝非世族门阀,仙门之流,还有藩王之乱这么简单了。”

“世族门阀,占据各地,他们在乎的是利益,给予他们利益,他们不成隐患。”

“仙门之流,因世俗因果,也不敢随意下山,再者修仙之人也需灵根,数量终究有限,暂不足为患。”

“至于藩王之乱,若国家强盛,从根本上便能解决此事。”

“但佛门不同,无需灵根,便可成为僧人,削发即可免除劳役,可不缴税银,如同毒瘤一般,吸附在王朝之上。”

“但这不是真正的可怕,最可怕的便是那些信徒,敢问陛下一声,佛门信徒是认为佛祖大,还是认为陛下您大?”

杨开说着说着,最终还是索性把话说开了。

到了这个时候,没必要遮遮掩掩。

果然,话说到这里,永盛大帝脸色不由一变。

是佛祖大,还是皇帝大?

这个问题深度太大了。

对于皇帝来说,他不恨贪官,他也不恨奸商,不怕鱼肉百姓的王爷,也不怕享乐的贵族。

他怕的是有野心之人,怕的是想谋反之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怕有人分了他的权,或者淡化了自己的权力。

杨开所言。

触碰到任何一个帝王的逆鳞。

皇权和神权到底谁大?

永盛大帝自然不会去跟神佛对比,毕竟神佛又不可能当真显世。

可架不住有些人,打着神权的名义,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传六部尚书,宰相李善,入宫。”

最终,永盛大帝沉着脸开口。

他意识到了最大的问题。

很快,有人前去通知,而永盛大帝望着杨开道。

“倘若当真灭佛。”

“以大夏目前的情况,能做到吗?”

永盛大帝看着杨开,如此询问道。

“那要看陛下是灭一部分,还是全灭。”

杨开稍稍思索一番,随后如此问道。

“全灭。”

永盛大帝面色冰冷道。

听到这话,杨开神色也有些凝重了。

过了半响,他缓缓出声。

“陛下,臣认为,可全灭,但做好宁王造反的准备。”

这是杨开的回答。

一时之间,永盛大帝沉默了。

如此。

随着六部尚书,以及宰相李善的到来,养心殿内也逐渐争议起来了。

人一到来,杨开便直接参了刑部尚书徐平一番。

关于尸骨之事。

然而徐平却据理力争起来,认为尸骨归还,是希望两国友好,这些尸骨拿回去并不能做什么,他也不知道八怨神僧是要拿回去立长生牌。

而且这件事情,他也询问过李善,得到了允许。

只是关于这件事情,永盛大帝并没有去追究什么,而是直接将灭佛策给他们看。

待看完之后。

养心殿内,继续开始争议。

吏部和户部以及礼部,是完全同意顾锦年的观点,尤其是户部,佛门僧人不交税的事情,他是很痛恨的,吏部对于劳役这件事情也很看重。

兵部对这件事情保持中立,灭与不灭他都不在乎,但考虑的是,灭佛的后果是什么,到时候是不是又要打仗,而且很有可能是内乱,所以兵部尚书赵益阳在思考。

至于刑部也很乐意灭佛,毕竟佛门僧人犯事,当地抓人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只不过前面三部都已经主张灭佛,徐平就没有主张,而是选择放弃。

免得在陛下看来,他们如同结党一般。

工部也是支持,但如同刑部一般,在工部看来,这些年轻壮丁一个个去当兵,王朝如何建设?

可李善却给予了不同的回答。

他倒不是支持佛门,而是认真分析如若灭佛会带来多少麻烦。

“陛下。”

“倘若灭佛,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必然会借此机会,抨击我大夏王朝,而且佛门势力,影响极大,若真的灭佛,会酿出大难。”

“到时候藩王若是出面,很有可能会激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臣认为,灭佛之事,可以暂时放下,先制止佛门扩张,再让礼部严格管控。”

“此为上策。”

李善出声,这是他的想法。

他的话,让六部尚书们都沉默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虽然主张灭佛,但没有完全同意。

怕就是怕这个。

听完众人之言。

永盛大帝稍显沉默。

他并不是担心这个,他最担心的是,大夏王朝即将要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天灾。

这个节骨眼,若是真的灭佛,才是真正的麻烦。

过了良久。

永盛大帝出声。

“行了,朕明白了,尔等退下吧。”

永盛大帝让他们过来,并非是让他们来抉择,只是让他们提供一些意见罢了。

听到这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没有多语,纷纷离开。

待众人离开后。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依旧沉默。

过了半响,他的声音响起。

“来人,传密令,让镇国公速速回京!”

他开口,声音冷冽。

烛火之下,他的面色凝重,而眼神当中却充满着一抹冷意。

如此。

转眼之间。

两日过去。

清晨。

丑时未到。

贡院之外。

已经聚集大量学子,他们不敢迟到,早些时辰就来到这里,甚至一些读书人,子时不到,便来到贡院之外。

这是三年一次的科举,没有人敢错过。

从童试开始,再到科举,他们历经十年。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今日这一刻。

而贡院当中,将士们也在严格把控,等待着读书人进贡院。

铛。

寅时。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

这一刻,贡院外,无数学子涌进考场,门口有层层审查,衣服靴子都要仔细检查,就是担心舞弊之事。

并不是不相信这些读书人,而是怕总有几个人想要来舞弊,一但发生舞弊之事,很有可能会全面彻查,若是惹来的麻烦大,会取消科举成绩,重新开办。

而有些读书人,若无法解释清楚,将会被连坐。

所以严格一点,是为自己好也是为别人好。

足足一个时辰。

十二个入口,终于所有考生聚集在贡院当中。

科举之时,还有两个时辰。

考生们走进贡院,越过玄关处后,便来到大殿外,朝着两旁的圣人与先贤一拜,这是礼制。

待拜过圣人先贤,这才可以进入内部。

而此时,顾锦年已在内院当中,等待着这群读书人。

不止是顾锦年,礼部大大小小所有官员,包括一些大儒都在内院等待着。

科举之前,身为主考官,要与学子说上几句勤勉之言,减轻考生们的负担。

大约一炷香后。

内院当中,满是考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不过顾锦年依旧看到了不少熟人,大夏书院的同窗,王富贵,江叶舟,还有于益以及何斋。

铛。

又是一道钟声。

伴随着这道钟声响起,众读书人齐齐朝着顾锦年等人深深一拜。

“学生,拜见诸位先生。”

众学子的声音洪亮,充满着朝气。

“诸位免礼。”

此时,杨开之声响起。

随后看向众考生缓缓道。

“今日,乃是大夏甲乙年科举,主考官为天命侯顾锦年。”

“科举期间,不可大声喧哗,不可徇私舞弊,不可行怪异之事,如若发现,当众逐出考场,以扰乱考场定罪,六年内不可参与科举。”

“尔等明否?”

杨开出声,这样的话,他说过很多次。

“学生明白,多谢先生。”

众学生再度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