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男孩的主要娱乐项目除了球类运动,基本就是打游戏。不是网络游戏,是路边林立的游戏厅里的街机。
孔杰没有多余的零用钱负担这种快乐,但他的手也很痒。于是他就把家里超市进货剩下的纸箱子攒着,攒够一堆,用送货的小三轮拉到更远、价格更高的废品收购站去卖,卖的钱除去交给爸妈的,自己还能剩点儿。
后来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就是回收毕业班的教材、笔记、卷子、习题本,比正常卖废纸的价格略高一些,再挑出好的,卖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剩下卖不掉的,再拉去按废纸卖,也是一笔收入。
就这样,在看店之余他也可以抽空去打打游戏。
那个时候,在学生中间流行起一种高科技电子产品----文曲星。
在那个没有手机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种集电子词典、计算器、通讯录、小游戏等等功能于一身的高端货,简直不要太酷炫!
这种学习“利器”日渐普及,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比如孔杰就没有。
没有就没有,他也从没奢望过。对于把他的学费都能拖上半个学期的爸妈,去要钱买文曲星?别闹了。
于是眼馋了,就把同学的借来摁几下,过过瘾。
有一天课间,他又借了同学的文曲星来玩,鼓捣了一会儿,又还回去。可巧同学不在座位,就随手扔在那人桌上,跑出去上厕所了。
结果到了下节课,那个同学的文曲星就找不到了。
作为最后一个经手,以及全班唯一一个没有文曲星的人,孔杰百口莫辩。
他在同学的咒骂声,以及数十道扎人的目光中坐下,像坐在了一张针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