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构勒着建筑草图时,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墓开始慢慢的在林保仁的脑海中形成,在他的铅笔下,他不断的进行着规划,同时,他所接受的那种系统性的国学教育,又使得他不断的回忆着所学之中,任何与忠魂祭奠有关的历史文章,以便让那座公墓更中华化一些,更东方化一些。
草图上,随着他的铅笔走动,一座牌坊慢慢的被绘制了出来,而那牌坊是位于国家公墓的入口路中。
“卫我山河?”
写下这四字后,林保仁却是随手将其划掉,这四字并不合适,那应该用什么呢?左思右想中,林保仁依还是没有得到答案,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出空白,或许,其它人能够给出一个合适的碑文。
而在国家公墓入口的道路两侧,则是种植着苍松劲柏,再往内去,却是一座雕塑,一座大型的雕塑……
“这里应该是忠烈雕塑……”
在图纸草图上写下这个名字时,他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岳飞”、是文天祥、是……可最后,他咬着铅笔思索片刻之后,却是把那“忠烈雕塑”改为“士兵雕塑”。
“是士兵,是那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是那些不被历史书所记载的小人物……”
有些激动的在一旁写下这句话,林保仁第一次超出了传统,不再去关注那些所谓的名将,不再去关注那些青史留芳者。他所看到的只是那些不为历史所记录的小人物——最普通的士兵,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一个简单而粗糙的士兵雕像的模样,那是一个在进攻中的士兵,历史上的名臣名将或许可以代表忠烈,但正是这些无名无姓的士兵,成就了名将的伟业。同样也是这些不为人们所记住的无名士兵,成就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成就了……
“这里,也许应该是无名烈士墓!”
一个陌生的名词从林保仁的嗓间再次吐出,他甚至特意再一次修改那“士兵雕塑”,将其改为“无名烈士墓”,那是用来祭奠那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的纪念碑。
再往后,便是那座高大且雄伟的中式的殿堂了。那里便是国家公墓的中心——忠烈祠,而在忠烈祠的上方,林保仁又特意用铅笔注明。“在这里,被祭奠的忠魂以服役他们的国家为共通,他们中的每一痊,无论军衔高低、身份职位,无论是功绩显赫的英雄,还是身份无法辩明的普通士兵,在此都享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象征着荣誉的忠魂归属之地,在这里,将铭刻每一个为国尽忠者的名字……”
公平!
在林保仁看来,这座公墓必须是公平的。就像连云港忠烈祠一样,为了显示人人平等的理念,军官与士兵的墓碑都采用统一的规格,而且阵亡将士的家属还有权力选择墓地的位置。
终于,用了整整一个上午,林保仁绘制出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墓的草图。站在那副几经修改的草图前,林保仁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激动,他知道,这或许将是这个国家能为那些阵亡的士兵能做的事情了。
用什么来回报他们的血呢?
只有用永生不忘的祭奠与永世不忘的感激之心!只有如此,才能够回报他们的血!
“应该给国务院寄去!”
轻声自语之时,林保仁却是否认了这个提议,这不应该是国务院的事物,而应该是一个国家的事物,不应该是国务院通过行政命令去执行之事,而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心怀感恩之心去完成的必尽之事。
在广东省佛山县国民第三高级学小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用饱含着精神与感动的声音在那里念着一篇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在前线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老师那饱含深情的朗读之中,这间课堂内弥漫着异样的气氛,那些不过只有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们,听着老师的朗读,泪水不住的顺着他的脸颊划落下来,对于这些不经事事的小学生来说,曾几何时,战争距离他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从老师们的口中,他们知道,那些军人大哥哥之所以舍弃生命,为的正是国家的荣誉,为的正是他们能够享有一个“公平而幸福的未来”。
“……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法国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土地,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终于,老师念完了这篇最近几天,随着报纸的报道而风行全国的记实报道,目带着泪水的老师看着面前的学生们,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好了,同学们,这篇纪实报道大家已经学习了,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