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绿色革命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130 字 2022-09-21

瞧着方国茂脸上的笑容,耿喜恨不得一鞋底打上去,可最后却无奈的从枪套处取勃朗宁手枪,上膛,又举起手枪,对天便是接连两枪

枪声一响,拖拉机缓缓启动,这会三个连的人都围在地头惊讶地看着那缓缓行驶的拖拉机

看得有些眼光的二连、三连的人,在拖拉机开动的时候,便不怀好意地大声嚷叫着

“看,这铁牛不是牛,保不齐就快趴窝了一步,两步,三步不冒烟了,趴下”

可在他们的叫嚷声中,那拖拉机拉着哗啦啦的钢连声仍然在向前行驶着,而且度渐渐加快,黑色的荒地被犁铧翻起,望着那极难收拾的芦苇根被轻易连根拔出,见那拖拉机似儿戏般的前行着,所有人都变得的有些发呆

“乖、乖……有这玩意种,那……”

“那还要人啊”

“人得要,肯定、肯定不要牛了……”

在人们的惊讶中,那台轰鸣作响的拖拉机稳健地行驶在荒地上,身后翻起两带宽宽的深土道,转眼之间便犁出一片长长的黑土地

好一会耿喜才逐渐缓过神来,喃喃地说

“这玩意儿……厉害……”

举华农场,一片用高达五米的高墙围起的农业研究所内,李子诚站在这片试验麦田中间,这片麦田与来农业研究时所见的麦田截然不同,那些麦田杆高、稀疏、穗小,而这里的小麦杆低、稠密、穗大,抽出一根麦穗,李子诚这是真正的“青团”将那正在灌浆的青麦粒轻轻搓下,蒸熟,捏成团,嚼得满嘴生香,再粘在牙缝里,口中随即冒出一种轻飘飘而又糯搭搭的香味

“经略使,按现在的测算,这种黑小麦亩产量应在750至900磅之间,麦株高不过只有80厘米,穗长在正常条件下可达17厘米左右,单穗数为22个,每小穗4-5粒,穗粒数达100粒左右,多者可达150粒以上……”

举华农业研究所的育种专家洛夫博士,望着嚼着青麦的经略使说道,对于这种高产小麦,他同样非常惊讶,主是惊讶他的适应性,小麦尽然可以很好的适应中国的环境

“经略使,就现在,包括我们在连云港北部以及烈山两处试验区的结果来看,这种黑小麦,非常适应贵国,至少是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东南部、河南南部的气候”

“嗯嗯……”

点点头,李子诚倒是没说,这些黑小麦麦种是在飞机上的一个集装箱内装着的麦种,而在那个集装箱内,不仅有麦种,还有棉、玉米、大豆、水稻种子,按公斤装袋,而最让人意外的却是,那些的包装袋无不标明“非转基因”,供货方是美国先峰公司的一家试验室,而收货方是先峰公司巴西试验室

幸好是先峰公司,如果是孟山都公司,恐怕根本就不敢用,先峰公司即提供转基因种子也提供非转基种种子,就像在另一个集装箱内,装着大量的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也许是从美国挑选的良种,以便在巴西进行驯化试验而现在这些种子全部便宜了,即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洛夫博士,在另一块试验田中,未使用磷肥而只采用普通农家肥的产量是多少?”

离开麦田李子诚问道另一个关心的问题,肥料,尽管现在连云港已经建了中国肥料公司,每年可以生产数十万吨磷肥,但这个产量却不能满足全中国的需求,大多数中国农民还是使用传统的农家肥

“预备计300至400磅,由此可见,施用磷肥是绝对符合……”

不等洛夫把话说完,农业研究所所长丁颖便立即接腔补充一句道

“经略使,我们在烈山的试验区试验了一种式的农家肥处理,并在其中一块试验田内使用,预计产量不低于600磅,”

“哦?式农家肥”

丁颖的话倒是引起了李子诚的注意,还有式农家肥?

“这是我们的一位研究员发明的,自古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就普遍将秸秆、落叶、野草、动物粪便及垫圈料等堆积在一起,进行发酵制成肥料,不过这些堆肥技术都是根据经验,而且没有任何的科学标准,所以在去年研究所成立后,便有一位研究员以此为课题加以研究,因为在中国因为交通、财力,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到或买起肥料”

“这个人到是有心人,他叫名字?”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