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二十七人都是去青岛报考德华大学”
青岛,德华大学?没听说过啊。
在这个时代能让几十个人不远千里去报考的大学肯定是的名牌大学,若是名牌大学的话,后来怎么会没有这所大学的音信了。
德华、德华,德国、中华,难不成,这是一所德国人办的学校?
“先生,您久在国外或许不知,这德华大学,虽于青岛,可也算是亚洲第一等工科高等学校”
在提起德华大学时,孙凌的语中尽是景仰之意,面带着一丝神往。
“哦?”
听孙凌这么说,倒是让李子诚一惊。
亚洲第一等工科高等学校?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旁的不说,就是日本人听着这话也不一定乐意吧。
周围挤着的人中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可不是嘛,这不是有人说话,学工科,官派生去德国,一等生去德华,二等生去日本”
好嘛就差整出顺口溜了。
“先生,你刚刚回国,许是不知德华之名,德华大学为中德合办之大大学,德国当局对工艺科尤其重视,工科教学现在更是甚至成为德华大学的主要特色。而且与国内大学不同,青岛德占当局办学所聘请教授皆为德国一流教授、学者,其中有不乏著名的德国科学家应聘前来执教。”
孙凌连忙解释了起来。
“对,像那个康拉德?克诺普,那可是全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对,还有……”
接连二连三的这些学生道出一个个李子诚不甚熟悉的名字,但看着他们提起这些名字时的景仰之色,任谁都能猜出来,这些人无不是知名学者、教授。
这、这可能吗?
在中国什么时候有这么所大学?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后来德华大学消失了?如果没消失的话,李子诚完全可以想象,在百年之后,在青岛应该还有一座德华大学才对,这可是亚洲第一等的工科学校。
当李子诚在心底冒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却听到孙凌又继续说道。
“若是说德华大学那点最好,怕就是对外语教学也特别重视,尤其是德语教学。我们要去报考的预科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德文,目的是打下坚实的德语基础,德文较差的学生要先进德文速成班培训一年。因为在德华高等科则全部由德国教师用德语授课。德华大学开学后不久,就因名师教学和外语教学而名振中国,甚至许多日本人亦想报考,不过,这所学校只招中国学生,所以他们也就是想想,到该校学习同留学德国一等工科学校无异,无不争相报名,结果全国各地往德华求学者年年激增,以至于德华苦于接收。”
说到这,孙凌又是一叹,面上露出一些苦色。
“今年德华招生不过百人,可,”
脸上浮现些许苦色的孙凌,这会到是涌起些许自信之色。
“虽说近百人方有一人考入德华,然我已抱定决心,今年不成,明年仍可报考,明年……”